标签:
杂谈日本地震仇恨价值 |
分类: 杂言碎语 |
关于我们民族的仇恨。地震不是报应,苦难遭到另一个民族的庆祝才是报应。
有朋友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第一个词是“活该”,然后是“天谴”、“天意”。我们生活中从来少不了日货和精神食粮,却是如此仇恨对方,这不是中国仇恨教育的错。请日本政府道歉,请求中国人民给与足够的时间来埋没耻辱,以让你们的后代在你们暗自悔过之后能听从你们的教育,健康成长?这是我最能理解宽容的逻辑了,让我们先辈的后代在仇恨中长大,是为了你们的后代不在耻辱中成长?日本人,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地震不是报应,苦难遭到另一个民族的庆祝才是报应。
关于日本人的可爱。
有些人看到震后日本街头,民众列队行走和排队用电话、不留垃圾称赞是素质。小小的日本国南征北战四处烧杀抢掠,那也靠的是素质?我看到的日本,有的是军国主义和深入骨髓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有的是服从和纪律,他们有的是不怕死的觉悟。日本的神道教,加上中国儒家、佛家文化的吸收和战败后的全盘西化,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极端的民族文化。可爱是应该基于的价值观的认同,你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吗?
关于自然灾难。请仇恨给灾难让个座。
在灾难面前,一个满怀仇恨的民族对于另外一个不愿认错道歉的民族的称赞或者讥凉,都是个笑话,我想人的基本共识应该是自助互助,基于人这种动物的存在。在灾难面前,放下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在此刻我们的宽容,将树立一个民族的伟大。这不是装的,请仇恨给灾难让个座。
关于编辑情绪的纠结。
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对国人这种纠结的情绪避而不谈呢?是出于政府管制不谈,还是出于其他考虑不谈呢?地震发生以后,民众的情绪非常旗帜鲜明的形成了两面派。从各种社区论坛,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的矛盾有多么的冲突,民众表达情绪的意愿有多么强烈。把问题埋了,要么烂掉,要么在恶性滋长。
今天编辑同事上的话题头条仍是日本地震灾难情况报道,打算改为“谁在‘庆祝日本地震’?”的讨论话题,而后又升华为宣扬同情、关注生命之类话题。编辑改为“为日本地震中的受灾民众祈福平安”,不行,再次改为“汶川地震灾区民众为日本地震受灾者祈福”。
媒体不仅该有公正的报道,也该有正确价值观的讨论引导,开启民智。宣传正面是政府宣传部门历来的管制政策,渐渐将媒体囚为瓶中跳蚤,正确价值观不应该是政府决定出来的,而应该是民众来拍板的。政府职能应该是民众的管家,而不是人民的脑袋。我们应该要跳出这种政府代表民众的定识思维。引导民众,发挥民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