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脊柱微创_李忠海医生
脊柱微创_李忠海医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16,208
  • 关注人气:12,5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骨科系列讲座11】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防治

(2009-11-13 11:08:25)
标签:

骨科

疾病

讲座

腕管综合征

鼠标手

腱鞘炎

正中神经

预防

治疗

分类: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

(内容可能比较专业,博友读起来可能比较晦涩,但博主仍期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大家如果想了解骨科的其他一些疾病,可以留言,我会尽量总结一下,再发出来!)

 【骨科系列讲座11】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防治                           【骨科系列讲座11】鼠标手(腕管综合征)的防治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面表现出的一组本来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经验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受不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长期使用电脑键盘和鼠标的人极易患上这种疾病,故腕管综合征也常被称作“鼠标手”。其表现为食指或中指出现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缩。问题在于每天重复在键盘上打字或移动鼠标,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或受压迫,使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另外,肘部经常低于手腕,而手高高地抬着,神经和肌腱经常被压迫,手就会开始发麻,手指失去灵活性,经常关节痛。手指频繁地用力,还会使手及相关部位的神经、肌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现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女性发生“鼠标手”比男性多,这是因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

  由于长期使用鼠标、键盘造成的腕部神经压迫,导致肌肉或关节麻、胀、疼、痉挛。这些动作主要训练腕部力量和手指灵活性,来缓解肌肉持续的僵硬。当然,患“鼠标手”一侧的肩部比另一侧肩部有劳损、酸痛等症状,因此肩部训练也必不可少。

  缓解方法

    1. 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使用鼠标或打字时,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2. 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的腱鞘等部位的损伤。

  3. 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减少手腕受力。

  4. 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

  5. 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力的分散。

  6. 使用鼠标时配合使用“鼠标腕垫”垫在手腕处。

  补充:可以适当买个手腕垫,垫在手腕下面,这样用鼠标就会好很多,每天用10小时电脑,如果鼠标握起来不舒服,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手的鼠标,手腕就会舒服的多。

  预防方法

    预防“鼠标手”,关键是要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如握着鼠标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腰背、颈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损伤。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减少手腕受力。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另外,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力的分散。

   “鼠标手”早期症状比较轻,比如只在使用鼠标时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发麻,这时需要休息。必要时可用木板等方法将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过让受压的神经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症状。

 

祝愿我的好朋友们控制好上网时间,注意锻炼身体,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二:颈椎病预防全攻略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三:腰椎管狭窄症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四:骨关节炎的诊治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五: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六:颈椎病的诊治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七:腰痛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八:腰椎滑脱症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九:髌骨软化症 

骨科疾病系列讲座十:慢性软组织损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