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博论坛重点推荐博文+++++++++++++++++++++++++++++++++++
5.12一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很多媒体打算或者已经开始做系列纪念节目,有些记者准备或者已经背起行囊重返灾区,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回忆,需要我们铭记,媒体记者肩负这样的社会责任,我们有理由向绝大部分媒体记者致敬。但同时,我也要善意的提醒,你们的镜头和笔触在灾区都有可能成为伤人武器,请别为了让节目更感人或者为了节目的“深度”而刻意去一次次揭开灾区乡亲孩子心中的伤痛,更不要去刻意去牵引他们的泪水。
5月21日,在绵竹灾民安置区,我曾经与某电视台的记者发生了冲突。下午两点钟左右,他们大约六人进入我们的帐篷小学拍摄采访,除了电视记者外,还有报社记者。他们很快把目标对准一个非常可爱,正在认真画画的小女孩,一群人把小女孩包围起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很想制止他们的采访,因为自从我们的帐篷学校建立起来后,有太多的记者来打扰孩子们,而且我总感觉到个别记者来这里的目的似乎就是想捕获孩子哭泣的画面,伤心的画面。过了五分钟左右时间,在一位主持人牵引性极强的采访下,小女孩哭泣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刚才还认真画画的小女孩转眼之间已经成了泪人,而那几个记者把镜头对准女孩肆意地拍摄,我有些忍不可忍,走过去把他们请出了帐篷小学,不客气地说说,“你们不能这样对待孩子,他们需要安静。”
我的这句话让一个记者感到很不舒服,他冲着我大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话?我们也是来帮助孩子的。”
“是的,你们有权利,可是你们有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拍她的的笑容,拍她乐观的一面,为什么一定要她流下泪水?你们认为孩子流的泪水越多,讲述的故事越悲惨,你们的节目越有深度吗?”扔下这句话,我返身回到帐篷学校,我实在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他们争论。
5月22日,我还看到这样一幕,在灾民安置区前面的草坪上,两个记者正在拍摄孩子们唱“感恩之心”这首歌的场面,一个记者不停地指挥孩子们排队,排练动作,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记者忙得浑身是汗,但最可怜的是那些孩子,长时间的折腾已经让几个孩子面带疲惫和茫然的表情,而这样的节目已经让“感恩之心”变了味,也许这个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后会感动很多人,但看他们排练习节目的过程,真的很难让我感动。
当然,这只是个例,绝大部分媒体记者是不会这样做的,是会坚守记者的操守和原则,但即便是只有几家媒体记者这样做,也十分不妥。
我们也知道媒体和记者的艰辛和不易,在5.12地震灾害中,媒体记者在抗震救灾中是一面旗帜,他们记录了很多很多感动人心的故事。但对于极少数媒体记者,我真的要给一点建议:节目的深度不是由伤心程度来衡量的,节目的感人程度也不是由灾区乡亲孩子的泪水来衡量的,高水平的记者往往是去捕获感动的瞬间,即便用最平淡最朴实的语言也能感动人,也能做出真正有深度的节目。
让我们在心底为灾区祈福,让纪念活动更简单些,让灾区乡亲们更安静些,谢谢。

灾区孩子笔下的美丽新家园
<<铭记:我在地震灾区的那些日子>>
1//走进四川盆地的诗画山村(组图)
2//帐篷学校的大眼睛姑娘(组图)
3//生日那天,吃到灾区乡亲煮的长寿面
8//灾区最"较真"的女孩子让我惭愧(组图)
14//实录:重灾区孩子最灿烂的笑脸(文.组图)
16//成都,让我们感动的那些人,那些事......
18//帐篷学校最美丽的女教师(组图)
21//重震区让我感动的"老鹰捉小鸡"(组图)
22//重灾区孩子的画:有爱有未来(组图)
24//实拍:重灾区瞬间消逝的美丽村庄(组图)
25//重灾区最爱看书的女孩(组图)
26//来自地震重灾区的作文:地震带来了什么
27//绵竹重灾区.实拍帐篷学校孩子们(组图)
33//父亲讲述:震后第一夜.全城难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