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

(2006-06-10 18:29:18)
分类: 芭蕾史纲
芭蕾舞剧《火鸟》剧情简介                
  一幕两场芭蕾舞剧《火鸟》由福金(Fokin)撰写脚本,西方现代音乐巨匠斯特拉文斯基作曲,俄罗斯芭蕾舞大师福金据此改编,191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该剧音乐由3套同名组曲(1911、1919、1945)组成,其中第二组曲包括6首乐曲:前奏曲、火鸟之舞、公主之舞、魔王之舞、摇篮曲、终曲。此剧在经过巴兰钦、贝嘉、克兰考等众多当代芭蕾大师各不相同的诠释与演绎之后,已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芭蕾舞作品之一。
  剧情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英俊的王子在丛林中捕捉到了神秘的火鸟,火鸟用一根羽毛换回了自由。当丛林魔王大发淫威闪禁了王子心爱的公主之时,神秘的羽毛唤来了火鸟,帮助王子历经磨难消灭了魔王,拯救了的公主,然后一同走向了婚礼的殿堂。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他的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OP.1)虽沿用传统音乐语言,今天仍值得偶尔演出。管弦乐曲《烟火》(1908)是庆祝其老师之女与施泰因贝格(Maximilian Steinberg)的婚礼之作,已具明晰可辨的斯特拉文斯基音乐风格,但他的个性直到认识季亚吉列夫,写成他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火鸟》(巴黎,1910)后才开始崭露头角。
   如果不是佳吉列夫这位舞团经理缺乏理性,斯特拉文斯基第一首闪亮的芭蕾舞曲不可能完成。佳吉列夫最初是委托理亚多夫(Aratoly Liadov)为他的俄罗斯巴蕾舞团编舞,但这位老作曲家拖了太久,季亚吉列夫便把工作转交给还没没无闻的斯特拉文斯基,当时他才二十多岁,而且刚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门下出师。
   斯特拉文斯基接受了这个挑战,写了第一套芭蕾舞曲,虽然某些地方略显冗长,但却有白热化、强而有力的效果,让1910年的音乐界竖耳倾听。剧本由福金(Mikhail Fokine)撰写,提供大量以音乐写景的机会,而这位年轻作曲家也充分利用了剧本的优点:沙皇太子伊凡(Ivan)无意间捉到了一只火鸟,后来释放了,它则回赠以一根神奇羽毛,只要太子遇到危难,用这根羽毛就可以召唤火鸟。在魔王卡斯齐(Katschei)被诅咒的宫殿里,有十三位被俘掳的公主,伊凡自己也被抓,然后他用羽毛召唤火鸟,神鸟来了之后就对守卫的士兵下催眠魔咒。然后带领伊凡去找藏宝箱,里面放着藏有卡斯齐灵魂的蛋,伊凡和十三位公主都欢欣不已。
  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中展现了他驾驭管弦乐异国色彩的能力,这一点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金鸡》(The Golden Cockerel)一曲就已用过,然而斯特拉文斯基更进一步以半音阶代表超自然世界,以全音阶的和声代表故事中的人物,并充分利用俄国民间音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最后一景的主题。
  《火鸟》要求庞大的管弦乐团,其中有扩大三倍的木管——增加两只短笛、一只英国管、D大调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两只低音巴松管,还有完整的铜管和弦乐、三架竖琴和一组庞大的打击乐,自然风格依旧精炼、目的明确。斯特拉文斯基为了酝酿黑暗中处于魔法笼罩的气氛,他以双低音管、大提琴、中提琴所合奏出的极弱音,配合着一阵低音鼓,营造出一种潜行、迷漫的主题。但是,乐谱上写着两个低音弦乐器加强双重拨奏,在每个音上营造出悲沉的撞击声。
  《火鸟》于1910年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度公演,并成为当季最受欢迎的俄罗斯芭蕾舞。斯特拉文斯基从1911年的芭蕾挑选出一组组曲,这个组曲他后来校对了两次。所有三种版本都已灌制成唱片,但年版缩减了交响乐团的组织,使其更均衡、精简。而最令人满意的听觉效果,乃是加进了视觉感受的芭蕾舞剧表演。
   斯特拉文斯基(1882.06.17-1971.04.06)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鲍姆,1910年因创作芭蕾舞剧《火鸟》的音乐而一举成名,1914年移居瑞士,1940年移居美国,并于1945年加入美国籍。他在音乐中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概念,其中涉及不断变化的节奏、节拍上的不平衡、卓绝的独辟蹊径的配器法、以及极不协合的和弦,其对二十世纪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主要作品有:
  1908年,《降E大调交响曲》、声乐套曲《牧神和牧羊女》
  1909年,《幻想谐虐曲》《焰火》
  1910年,芭蕾舞剧《火鸟》
  1911年,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
  1913年,芭蕾舞剧《青春祭》,此剧标志着音乐现代主义的开端。
  1918年,音乐剧《士兵的故事》
  1920年,《管乐交响曲》、芭蕾舞剧《普钦涅拉》
  1923年,芭蕾康塔塔《婚礼》、《管乐八重奏》
  1924年,《钢琴与管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
  1925年,《A调钢琴小夜曲》
  1927年,音乐清唱剧《俄狄浦斯王》
  1928年,芭蕾舞剧《缪司的指挥者阿波罗》
  1930年,《管乐交响曲》
  1931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934年,《帕赛芬尼》
  1935年,《二架独奏钢琴的协奏曲》
  1938年,《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
  1940年,《C调交响曲》
  1945年,《三乐章交响曲》
  1955年,众赞歌《圣曲》
  1957年,芭蕾舞剧《竞赛》
  1958年,《哀歌》
  1959年,《乐章》
  1964年,管弦乐《变奏曲》
  1966年,《安魂圣歌》
 
 
斯特拉文斯基(Igor <wbr>Fedorovitch <wbr>Stravinsky,1882-1971)斯特拉文斯基
(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业余学习音乐,终于成为现代乐派中名符其实的领袖人物。 
  其一生遍访欧、美、非、澳等地许多重要城市。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是多风格的。前期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并表现出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狂烈的节奏、严酷的力量与热情的偏爱。中期的音乐清澈、简洁、单纯、清晰,属于新古典主义乐派。这一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剧《普尔钦奈拉》, 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年作者将此剧改为同名组曲,这是作者沉迷于18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后期他抨击过十二音体系,但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竟又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较多,主要的有:
  (1)舞台音乐: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婚礼》、《士兵的故事》、《普尔钦奈拉》、《阿波罗》、
        《仙吻》、《牌戏》、《奥菲斯》、《阿冈》;歌剧:《夜莺》、《玛弗拉》、《浪子的历程》;
          清唱歌剧和音乐话剧共3部。
  (2)管弦乐:《烟火》、《管乐交响曲》、《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C大凋交响曲》、《协奏舞曲》、《三乐章交响曲》、
        《弦乐队协奏曲》、钢琴与管乐协奏曲,钢琴与乐队《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与乐队《乐章》,乐队《变奏曲》。
  (3)合唱作品:共七部。
  (4)其它作品十多首。

代表作:舞剧组曲《火鸟》;舞剧《春之祭》、《彼得鲁什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