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频现“秒杀”战术?
最近几个交易日,个股频频出现突然杀跌、突然封板的动作。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笔者认为,主力资金改变了操盘手法,玩起了“秒杀”战术!
如果利好消息,就干脆直接“秒停”封板,根本不给其他机构或者游资跟风的机会。原因有二:第一,就是“吃独食”;第二,封板主力实力不济,害怕缓步推高股价遭到抛压。而,“秒杀”跌停呢?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有这几种原因:
第一,强行平仓。部分结构化产品净值到达平仓线附近,不得不强行平仓,不计成本地卖出。
第二,风控要求。一些机构出于内部风控的需要,尤其是外资机构,对风控要求极为严格,比如产品的净值回撤达到一定水平,公司就要求必须降低仓位,由此导致机构不计成本地卖出类似中国平安或兴业银行这样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蓝筹股。又或者,某家机构的旗下产品本来只买了10%仓位的金融股,组合内的其他股票跌了,带来金融股的仓位被动上升,超出公司规定的持仓上限,这也会导致机构不计成本地卖出金融股。
第三,部分机构可能不再看好中国平安、兴业银行的后期走势了,索性一把卖掉,导致盘中“秒杀”、“闪崩”。
第四,资金紧缺。这是最敏感的!最近,银行收紧委外资金了。委外资金到底是个什么鬼?委外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所谓委外业务,就是银行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投资的新模式;也有部分中小银行的委外业务以投资顾问方式操作。在银行整体流动性收紧的态势下,委外业务收紧当然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这下麻烦就来了,银行一收紧委外资金,机构就不得不赶紧卖股票,以兑现现金。也会造成不计成本出货,结果造成“秒杀”。
第五,乌龙指。无论是中国平安,还是兴业银行,机构下错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以兴业银行为例,由于两笔异常交易在同一价位的交易超过了3分钟,要撤单的话完全是有时间的,类似于光大证券乌龙指的概率极低。机构大手笔甩卖导致盘中闪崩的情况频频出现,无外乎上述几种原因中的一种或几种。
对于中小散户来讲,最好远离这些品种,以防不测。要防止持有这样的品种,主要做到:1、前期股价上升较高的远离;2、现在管理层极力打压的板块比如创业板、次新股等要远离;3、盘中出现“秒杀”没有跌停股价再次反弹的,立即出局。4、利用利好消息急速拉升封板,出现“秒停”的个股,第二天尽量不要追涨买入,以防止“一日游”行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