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芜湖 |
芜湖女大学生坠亡案终于上央视了,而且给了近半小时的大专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调查经过,如此规格在类似的坠亡案例中实属罕有,不少网友在看完节目后表示满意。这是舆论质疑倒逼的成果。
然而如果这些公开资料来得更早一些,可能也就不会掀起如此广泛的质疑。那么类似案件,究竟是应该等着舆情发酵倒逼,还是主动及时公布充分证据,值得有关部门汲取教训。
尽管节目公开了大量细节,远超当初警方发布的片言只语,但是两名涉事男生的个人资料仍然滴水不漏。这表明,及时公布充足、必要的证据,与保护当事人隐私并不矛盾,但却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的猜疑,这个经验,也要汲取。
最赞的是,芜湖警方从第一时间开始,就对两个据称毫无背景的涉事男生予以了严密保护,迄今未有任何关于其家庭等方面的真实信息流出,其负责态度令人感动,也希望今后能同样合法保护每一个当事人。
芜湖警方的素质令人惊叹,尤其是芜湖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长董剑的这一番总结——「公众有权力质疑,警方有义务解释。但是法治社会不能用舆论审判代替侦查办案,不能用舆论暴力践踏他人隐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不仅需要执法公正,更需要提高全社会每个人的法治思维。」
说得很好,肯定了公众质疑的权力,重申警方解释的义务,尤其不露声色地批评了部分不理性网友的“舆论暴力”。遗憾在没有反思“解释”能否更及时一点。
不知现在还能否继续行使一些质疑的权利?——为了避免卷入“舆暴”的嫌疑,下述所有事实基于警方通报和公开报道,仅利用常识进行合理推演,并保证不把推测当做事实。
【64.7%是什么洋酒?】
在事发后的第一次警方通报中,称三人在酒吧点了一瓶黑方威士忌,兑8瓶绿茶——三个人分一瓶酒能醉到如此程度,曾令网友广泛质疑。在央视节目中刑警支队长董剑进一步详述,事发警方后在酒吧提取了同类型的一瓶酒,进行了酒精测试,酒精含量为64.7%。
64.7%是什么洋酒?——“黑方”是著名的威士忌品牌,众所周知其酒精度只有40%,而在酒吧常见的洋酒品类中,包括伏特加、特基拉、金酒、朗姆、白兰地等,也几乎没有高达60多度的洋酒。
我们不怀疑警方的测试结果,因而我们高度怀疑酒吧是否在售卖假酒?——勾兑假酒中由于含有大量杂质,不但更容易喝醉,大量饮用后更可能导致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等严重后果。
销售假酒无疑是违法行为,只要发现应当查办。而在本案中,如果假酒导致当事人意识失常而坠楼,无疑经营者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本案中死者没有自杀动机,也没有他杀痕迹,自行坠楼实属离奇,建议警方不应放过假酒致幻的线索和可能。
【如何上的窗台?】
现场调查表明,事发房间窗户只能打开28厘米,死者必须侧身出窗,这并非一个随意的姿势,尤其对醉酒者来说。而且窗台具有一定高度,正常推理,需要借助下面的沙发或茶几登上窗台,死者在临睡前也被男生擦拭了双脚……然而却没有提取到死者的足迹或生物检材,因而究竟如何上的窗台仍是一个谜,警方称“我们不能依靠想象和推测,来回答媒体、告知家属”。
但如果不依靠沙发或桌子而“飞跃”上近一米高的窗台,那难度无疑就更高了,对于一个醉酒者几乎无法完成的动作,警方是否能以悬疑来结案?
当然我们知道侦查难度也很高,但如果只能以这种不可思议来结尾,网友必然会转向怀疑另外的可能,比如旁人把她脚不落地的抱上窗台……就此打住,否则离“舆论暴力”不远了。
还是建议警方继续补充侦查,或者给出一个相对靠谱的推理,以便击溃那些更不靠谱的网友推测。推理在断案中也并不违规。
【裸睡能否归于“习惯”?】
在有异性的情况下,两名男生只穿内裤几乎裸睡,也曾引发尖锐质疑。对此警方做了相应调研,通过走访其同学等,证实其平时就有裸睡的习惯,以此作为回应。
有一定说服力度,但是难言充足。首先,平时习惯是习惯,但是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不是平时,而且并非两人都是死者的男友,按常理,人都应该有所顾忌,“习惯”不足以对抗公序良俗。公众无法相信,如今的90后会如此“放得开”?
其次,酒精是最好的催眠药,调查表明,至少其中一名男生也喝吐了。相信很多人都有经验,尽管平时不裸睡就不舒服,但是在酒后即使和衣而卧也不会睡不着,甚至在酒后只想倒头就睡,平时刷牙脱衣服的环节恐怕都会省略。
所以这仍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疑点。建议警方落实三人间的关系,是否达到了合理的亲密程度,能够合理解释其贴身裸睡,以便真正排除产生临场纠纷的可能。
质疑完了,希望足够客观理性。我们被警方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所感动,尽管开始回应不力,引发不必要的质疑,双方共同提升。网友不要胡说八道,警方也给予相应的耐心。“舆论暴力”可能是逼出来的,拖出来的,也可能因及时的回应和到位的公开而化于无形,法治中国的确需要共同努力。
纸上建筑
2016年1月12日
微信:zhishangjian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