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2010-04-16 07:40:05)
标签:

太子

藏语

五佛冠

卡瓦格博

梅里雪山

《梦里的香格里拉》

太子十三峰

 180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这张照片是用广角17端拍摄,时间是早上8:30)

  13,在西方人眼里,的确是个不详的数字,不过在佛教界,13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大到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代表功德圆满;佛塔一般是13层,如布达拉宫13层、天宁佛塔13层等;小的比如佛珠手链一般是13颗……

    而今天,我也要介绍一个有名的“13”: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的中文名字。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这张照片是7张照片接成的,原始图片有28.8M之大)

    需要做个解释的是:之前有很多人提醒我,说是“梅里”是日本人起的名字,而真正的卡瓦格博汉语的称呼应该是“太子十三峰”,呵呵,我查了一下资料,报告如下:

    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但实际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脉。那座小山脉在当地被称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脚下的一处村庄也被称为梅丽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说拉曾归面布,海拔5229米。这个错误主要源于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地测量。当年,一支解放军测量队到了德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记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图后如此标注出来。从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这个名字也彻底流传开来了。

   好像与日本人无关吧?!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以后出门还是要带两个机身,呵呵,否则换镜头真忙不过来,这是广角拍的,小白一边候着)

   庞大的卡瓦格博雪峰群,在云南当地就有“太子十三峰”之说,他的每座几乎都有其化身的山神与之相对应,山峰的名称都以山神命名。山神的容貌、性格、气质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是山峰的地貌及气候等地理特征的写照。

  他有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流传于青海一带的藏族木刻经文〈绒藏卡瓦格博赞〉中这样说到:“(卡瓦格博)山体像坚竖的长矛,山尖似白色的多玛,色彩如悬张的白绸。右边的山如雄狮踞据,左边的山似玉龙翻腾,后面的山如鹏鸟展翅,前面的山似黑熊舞爪。绒藏卡瓦格博远望云雾笼罩,近看雪瀑纷飞,至前雪花飘扬`````”据说至今梅里山下还有人家保存此书,视为珍宝,用金黄色绸缎包裹供奉于神龛之上。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广角镜头的边缘还是容易变形。)

  站在雪峰对面的滇藏公路眺望,从南到北,可以看到依次排列的有:面茨姆、吉娃仁安、布迥松阶吾学、卡瓦格博、玛兵扎拉旺堆、奶日顶卡、粗归腊卡等神山诸峰,东南西北遥相昂首,壮观雄奇,构成了祖国西南角滇藏交界区一幅绵长隽永的画卷。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这是梅里雪山日出的全景,拍摄时间6秒,7张照片拼接而成,原始图片22M.可以点击看大图,可惜篇幅太小)

  站在雪峰对面的滇藏公路眺望,从南到北,可以看到依次排列的有:面茨姆、吉娃仁安、布迥松阶吾学、卡瓦格博、玛兵扎拉旺堆、奶日顶卡、粗归腊卡等神山诸峰,东南西北遥相昂首,壮观雄奇,构成了祖国西南角滇藏交界区一幅绵长隽永的画卷。

  而茨姆峰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峰顶海拔高达6054.6米,范围30平方公里,积雪终年不化。(她的介绍,我会用专门的一篇.)

  吉娃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因此山并列地排立着五个扁平而尖削的雪峰,很像菩萨戴的五佛冠帽,故名。位于面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范围约1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

  布迥松阶吾学,海拔6000米,布迥藏语意为“小儿子”,传说其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此峰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之间,气势磅礴。其南、北两个坡面上的大冰瀑布尉为壮观。

  玛兵扎拉旺堆,海拔6365米,藏语意为“无敌降魔战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

   “奶日顶卡”,海拔6379米,藏语意为“圣山顶”。当地百姓传说他是玛兵扎拉旺堆脱放在一旁的帽子。

  粗归腊卡,海拔5993米,藏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山峰的形状很像踞据的黑熊的爪子。

  还有传说,卡瓦格博雪山北段的梅里雪山主峰说拉赞归面布和澜沧江东岸的白茫雪山(扎拉雀尼)也属“太子十三峰”之列。

  说拉赞归面布,藏语意为柏树山上最凶暴的红脸厉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最北边的一名卫士。藏文中“说”是指柏树,“拉”是指:山,赞归:凶暴的神,面布:红。这与山的自然地理特点极为吻合:此山基岩为紫色砂岩,故呈暗紫红色;此山气候复杂多变,夏天时有飞雪,垭口风速甚急;此山的高山灌木丛和冷杉林带生长有大量高山柏灌木和乔木。山峰南侧的说拉垭口,是连接云南德钦和西藏左贡、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有文化蕴意和内涵的“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绕山朝拜太子雪山的“外转”路线所必经的最北垭口。每年的夏、秋季节,过往马帮、朝山者、农牧民络绎不绝。

  扎拉雀尼,意为“十二战神”,相传是卡挖格博在东方的十二名卫士。由澜沧江西岸观看,可见从南到北并行排列着12座锯齿状的雪峰,峰峰壮丽,积雪终年不化。

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全景

 

(来不及给小白盖上前后镜头盖,呵呵,精彩一瞬而过!)

   当然,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各个不同的地点,这样的传说都是不一样的,一样的只是这永远不变的“太子十三峰”!

 

 

连载:《梦里的香格里拉》

 

1《梦里的香格里拉》:开篇

2《梦里的香格里拉》:快意大理

3《梦里的香格里拉》:放弃丽江

4《梦里的香格里拉》:哈巴的祥云

5《梦里的香格里拉》:独客宗古城的老街

6《梦里的香格里拉》:东竹林寺的绝世珍宝

7《梦里的香格里拉》:老板娘的店

8《梦里的香格里拉》:纳帕海的纯净

9《梦里的香格里拉》:玉龙雪山的绝唱

10《梦里的香格里拉》:古城里的青稞旅馆

11《梦里的香格里拉》:在路上

12《梦里的香格里拉》:金沙江第一湾月亮湾

13《梦里的香格里拉》:金色的白马雪山

14《梦里的香格里拉》:白马雪山的皇冠

15《梦里的香格里拉》:不见”即是“见”!

16《梦里的香格里拉》夜探“飞来寺”

17《梦里的香格里拉》:在卡瓦格博看流星雨

18《梦里的香格里拉》: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

19《梦里的香格里拉》:缘起缘尽

20《梦里的香格里拉》:最痴的酒吧:守望6740

21《梦里的香格里拉》:守护天堂的神:卡瓦格博

22《梦里的香格里拉》梅里往事

23《梦里的香格里拉》:吃在香格里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吃在香格里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