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串“兄弟连”

也许,某个夏日的夜晚,吃过晚饭正在散步或洗碗、或闲得无聊的你,没准会接到一条这样的短信:我们几个正蹲在xxx胡同的墙角旮旯喝啤酒、吃烤串,来否?旭东、XX、XX在此恭候。
呵呵,这可不是四月一日愚人节的节目――的确是真的,这是哥几个消夏的保留节目。

这就是那条我们常去的胡同了,两排房,夹着一条不宽的巷子,过不了Auto,三轮板车也就将将挤过去。胡同中端,一户“好事者”打开了临街的窗,加上一排白口铁的烧烤匣子,堆上几箱啤酒,便成了一处门庭若市的“馆子”。
说是“馆子”,包房是露天的,空气很好,您可以看看来来往往穿行而过的MM、大姐、阿姨乃至奶奶。喝得兴奋了,抬望眼仰天长啸时,甚至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如果你运气有点好的话。
没有整齐舒适的桌椅,只有墙角几堆砖块砌起的土包间搭起的几条木板,便是上座了。因为如果你不幸来晚了,那还真对不住您,就凑合蹲在墙角吧!当然,此时建议你务必捧上一瓶啤酒作喝状,否则,难免有扫黄打非落网之鱼之嫌!椅子如此,餐桌嘛,您就更甭讲究了,来得早还有个折叠板什么的,再不就是装啤酒的空箱子倒扣过来----呵呵,还挺通风;
为积极响应迎奥运的爱国卫生运动,厨房是开放式的,对于食客来说很是方便:既可以监督大厨做菜,点菜也省了程序,直接告诉大厨就行----只要你嗓门大就enough了;甚至你还可以亲自上阵、火线指点:给我的腰子多撒点孜然、给她的翅儿少点辣椒……
“馆子”的广告倒是我见过最有效的创意!那个务实且经济:烟雾缭绕的薰烟,既可象八年抗战时候赵庄消息树一样准确标示饭庄的经纬度,而那股独有而免费的烧烤香味,又宛如一位妖娆缠绵的女子,足以挽留路人的匆匆的脚步;

再讲究的饭店也是要以人气水平作为标杆的,这里倒真的不缺这个,阳春白雪、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老板,一个中年老北京,光个膀子,搭一条毛巾、七分“酷”,一双雪白的袜子、板儿鞋。烤到兴头,自个儿提上一啤酒直接坐到食客中间,不管认不认识,开始狂侃,最后,往往是和群众打成一片,面红耳赤、酩酊大醉,生意嘛,不做也罢!
另外,按道理来这里的人都是粗野之人,小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爷们,但奇怪得很,很多PLMM也喜欢这里,风姿绰约,顾盼流苏的,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时候眉清目秀的小妹妹吹起瓶来,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之势!看的你目瞪口呆、两眼放光、口水直流……
陪我(我陪)来这里的哥们也非泛泛之辈,既有洪滨这样“腰缠千贯”的老总,也有安强那样的“政府大员”;既有“嫂子”那样“教优而仕”的“教授”、也有“易先生”这样IT高级白领;既有风流儒雅的瑞国之流、亦有圣林这种“伪小人、真君子”的性情中人……喝到酒深情浓处,群情激昂,光下膀来狂吹一瓶,霎时间,酒水、汗水也许还有口水顺着肚皮下流,那个“下流”!
所以,MM朋友一般是不敢、不便、不好意思叫的,俺们都懂,一个Genteman请姐们吃饭,怎么也得象瑞国那样,找一个典雅幽深、别致精细、风花雪月之地“慢慢细品”、“坐而论道”、谈“食”论“吃”。试想一下,诸如Janlly那样瑰姿艳逸,仪静体闲的文化雅人,请来这里,岂不辱没了MM的风采?
当然,也有破例的,那是在一次喝高了以后,斗胆约来一警花MM(约完就后悔,深怕警官MM勃然大怒,“削”我们几下,人家可是有家伙的!),没料到,平时一脸正气凛然、孤傲冷艳的她,却吃得低笑浅浅、转眄流精,气若幽兰;啃起鸡爪来眉飞色舞,喝起小酒来两颊绯红……哈哈哈,那是我们认识她以来,见过的最美的一次!

当然,这些所有的优点之上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这里的味道,烤鸡翅儿,羊肉串儿、板筋儿是必不可少的了,烤鸡头、烤羊腰子、馒头片更是别具风味,千万不要和我提起烤馕,那个韧劲,您得和它较上半天劲才扯得下来一块----的确可以测试您的牙口!
在这里,啤酒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没得挑,只有“普京”、750毫升的那种,而且只能捧着瓶吹,用杯子就俗了。若是心情不好,一两瓶啤酒就晕乎,早早败下阵来;若是情绪高涨、又有MM相伴,喝上一大堆,看着酒瓶沿着墙根摆过去一排,又排回来一队,就象红场大阅兵似的,颇有些成就感,然后相拥而起、东倒西歪,豪言壮语一番,趁夜归去……

呵呵,玩笑归玩笑,俺也知道,烧烤这玩意本是垃圾食品,但偶尔一坐也未尝不可,尤其是能约来这里的都是最要好的朋友,所以,与其说我喜欢烧烤,还不如说是喜欢那种和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真的很喜欢那种感觉,三两个要好的朋友,“犬坐于前”;三两瓶啤酒、几十只烤串,一种很轻松、很草根、很放松的感觉;
没有压力、无需应酬、不用客套,无法攀比,剩下的只有朋友兄弟之间的坦诚、直白,和眼光偶尔相遇时闪过的默契;
没有了日间老总、官员、博士、领导的头衔,没有了部门、上下、远近的距离,只留下喝到兴头、挽起裤脚的“粗俗”,只留下促膝而坐的亲近;
没有了虚伪的寒暄、没有了暗藏的提防、摘下了皮笑肉不笑的面具,摒弃了空洞无物的忽悠,只有朋友间的鼓励、安慰、理解和支持。
……

也许这是一种情结,一种现代人骨子里的自我保护,也许是对自己一种安全感的固执地理解,在经历了太多的觥筹交错、虚假应酬以及背信弃义之后,才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那种简单得快乐、简单得轻松、简单得原始的日子是多么的值得我们珍惜;而这种随着成长相伴而来的自我保护究竟是我们自身的进步还是我们人性的倒退呢?
也许这是一种怀旧,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那个刚刚毕业分到北京的我们就是这样开始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举目无亲、一无所有,只有相互的信任、理解、帮助、支持,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里曾是我们快乐、痛苦、迷茫、、成长、进步的起点,而时过境迁,朋友聚聚散散、来来往往,沉淀下来能坐在这里的,还剩几个?
……
哈哈哈哈,也许说得有点沉重了,我错了,不要去想那么多,别受某些人的怂恿,以为自己是个“思想男”,见什么都得挖点深度什么的。KAO,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吃烤串、会好朋友的地方,你可以在此胡吃海喝。
所以,下次,你接到这样的短信:“我们几个正蹲在xxx胡同的墙角旮旯喝啤酒、吃烤串,来否?
XX、XX和旭东在此恭候。”呵呵,你会怎么做?
友情提示:如果你是MM,愿意来赴“宴”,建议勿着裙装,咳咳咳咳……
为不打扰吃友,以上图片均用诺基亚N82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