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呼麦,你也许从来没听过的声音
上次发了一组蒙古服饰的照片,没曾想到“得罪”了一些博友----为什么竟是美女的照片,蒙古大汗的呢?!!现在赶快补上,以平民愤。(这个算得上蒙古大汗了吧!)
其实今天,我要介绍的不光光是蒙古服饰,更要向大家介绍一种蒙古歌手独有的唱法:呼麦!
这次在一个蒙古包里,意外听到了一种奇特的歌声(照片上这位歌唱家),那是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那种感觉就像从悠悠远远的、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或是很远古的时代传来的时间的记忆,一下子打动了我。
赶快打听,才知道这种唱法叫做“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
呼麦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奇妙的声音效果。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呼麦目前主要流传於中国内蒙古,南西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卡开斯(Khakass)等地区。西藏密宗格鲁派的噶陀(Gyuto)、噶美(Gyume)两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来唱诵经咒的传承。
有关呼麦的产生,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后来在战场上运用,以壮声势。
新疆阿尔泰山区的图瓦人聚居的著名的“和木”村,是熊膘的意思,其语音其实就是所谓的“呼麦”,说明呼麦和模仿熊叫等有关,那里至今尚有呼麦流传。
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诸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之类;
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之类,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
三是赞美骏马和草原,如《四岁的海骝马》等。
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此类曲目并不多。从呼麦产生的传说,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古代山林狩猎和游牧文化时期的产物。
这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三首呼麦,记得在安静的时候听才能体会个中味道!
连载:《陪你一起看草原》
陪你一起看草原:目录(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bxc.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目录(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byb.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目录(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03.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之一:美丽的柳兰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2a.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之二:哈斯-美丽动听的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2w.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之三: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草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3s.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之四:看了别流口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6n.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之五:格根塔拉--辽阔的草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gk.html
陪你一起看草原之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cm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