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到了宏村,有些民居不得不看,实在是徽派建筑的经典。
历史上,由于躲避战乱和种族压迫,北方的世家大族纷纷举族南迁,进入崇山峻岭的徽州。而徽州土地狭小,古徽人只好出外经商。到了明清时代,徽商称雄江南,富可敌国,形成了“无徽不成商”的鼎盛局势。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生活休憩要求成为徽商在客居地和徽州老家建造大量园林的主要因素。
更由于徽商重视诗书礼仪,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己的审美情趣,徽州园林在徽商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剑琴榭”为宏村汪氏古宅“乐山书屋”的后院。“乐山书屋”原名“丁华堂”,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逾数百年沧桑,饱经人世巨变,其间曾一度败落,满目残垣,几毁一旦。1969年屋主的父母迁居于此,全家倾囊修缮,使此屋得以保存至今。
书屋建筑以“剑琴榭”、“平康居”和“三英堂”为主体结构,形成融楼亭廊榭、山水诗画于一体的园林式民居。
剑琴榭是其中最为别致,最独具匠心的后院。院落虽然不大,但是却是花卉盆景,四季如春;小桥流水,山石如画;半廊半榭,灼灼生辉。
远借群山之景,近引月沼之水。再现了古人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有诗赞云:“手中亭廊掌中榭,一样玲珑别样情。山落庭院留得住,水入小塘去无声。”
真可谓:天间地隙,世事无常。愿得山间小茅,门前溪水,窗外苍山,欢颜长乐于溪流石上,嬉笑自在于林中松下;陶陶然于琴边枰畔;孜孜然于纸上窗旁;醺醺然于席前花间;欣欣然于树下田中;此生何憾之有!
连载:中国画里的乡村: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a7e.html
宏村仿生建设规划来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1e411101000a7j.html
宏村的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