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D(R)铑墙插,古河HIEND墙插,直接、中性、平衡的顶级墙插(详细对比GTX-D金)

标签:
游戏 |
分类: HIFI理论与经验hifi-theory |

继上次入手古河GTX-D(G)镀金墙插后,(详细文章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f078a90102e3vi.html),我彻底放弃了美国WATTGATE的381系列,因为声音的纯度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听惯古河再换到381,仿佛从瑞士巧克力换成国产德芙巧克力,糖分(味精)多了很多,纯度不足,耳朵告诉大脑:NO!在先后送走了381金、银,并在朋友家反复确认381铑不是我的喜爱后,虚位以待的一个空位上,迎来了古河GTX-D系列除了镀金外的另一款悍将,那就是镀铑GTX-D。这次,就让我从外观到声音,为大家来一场详尽无比的大解剖吧!(为确保最佳状态,GTX-D铑墙插连续通电一周时间)

首先,我丝毫不认为这款墙插与日本有任何关系。因为,从包装到墙插本身,没有任何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的标记,我猜想,应该是台湾制造,台湾血统。因此,如果你追求洋货,那么,381倒是正宗的MADE IN USA美国制造。然而,对于我这样的用耳朵收货的纯发烧友来说,是不管产地的,就如同中国最新的CAV喇叭,声音的确棒,我就拍手鼓掌。麦景图声音的确越来越差,那就贬,想靠牌子忽悠我,没门。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GTX-D的包装,注意粘纸右下方的英文Rhodium即铑金属,注意左下角写着HIGH END PERFORMANCE,最高级的效果。GTX-D的D,就是DUPLEX,双座的缩写。

包装很精致,可以拉出悬挂部分

插座完美地固定在泡沫塑料之中

极其细致的做工

侧面竟然有抽屉式的保护盖,难以置信的精美



插座非常紧致,完美抓牢电源线插头



接下来,我用最详尽的对比方法来进行古河GTX-D铑与古河GTX-D金之间的对比。
首先我将CD机与耳机放大器同时接入GTX-D金,用音色中性无染、三频极为平衡的德国监听耳机GERMAN MAESTRO 435S进行监听。随后再将CD机与耳机放大器同时接入GTX-D铑,进行聆听感受。这样一来,就能完全感受到两个墙插的本身特性,并且有很直接的对比感受。
先聆听迈克杰克逊的流行乐,GTX-D铑很明显在音色上走中性无染的路线,没有一丝一毫的温暖色彩,高频部分直接而快速,没有GTX-D金那么柔和细腻,相较GTX-D金的细腻丝滑,GTX-D铑更突出直射穿透空气的飒爽感。GTX-D铑中频不会有任何加厚加润,比起GTX-D金,来得偏干些,声场中的信息量很充足。GTX-D铑低频下潜,细节均不错,直接感非常强,没有GTX-D金来的那么饱满QQ弹跳感。在耳机上聆听人声,个人感觉完全不如GTX-D金来的流畅动听,比GTX-D金要机械一些的声音,低频弹跳与高频变化都是如此,显得有些直愣愣。但是,其声音的频段分布是均衡的,而且,音色是白开水般中性的。不够人情味,不够迷人,不够温润。我没有向聆听器材插在GTX-D金上那样被音乐感动。GTX-D金的人声有华丽而逼真的质感,GTX-D金的高音空气感强而且柔和悦耳。低频有无比魅力的弹性。耳机发烧友必须慎用GTX-D铑,我肯定不推荐,而强烈推荐耳机发烧友用GTX-D金。
测试弦乐的表现,我选用了ORFEO出版的哥德堡变奏曲三重奏。
GTX-D铑的声音冷静而细致,鲜活度不及GTX-D金,有种教科书般循规蹈矩的感觉,缺乏感人的要素,比较机械化。细节到是很丰富,但GTX-D金是将丰富的细节连成一个顺滑流畅的整体,而GTX-D铑则显得比起GTX-D金呆了一些。GTX-D铑的瞬态是飞快,但不如GTX-D金会转弯。毫无疑问,对喜欢弦乐的朋友来说,GTX-D金更细腻悦耳贵气,柔和而且高频延伸很棒,绝非铑的单纯直接能够比拟。因此,GTX-D金充满灵动的气息。大提琴也更松润,完成度比铑更高的感觉。通透度两者基本上一致,都与我之间没有朦胧隔阂。我感觉聆听弦乐,还是金的好,即便把WATTGATE381金拉出来,乐感也完全胜过GTX-D铑。综上所述,喜欢聆听弦乐,尤其是华丽感的弦乐的耳机发烧友,千万慎重选用GTX-D铑。音响系统又有奇妙的不同,这点下文会详细叙述。
聆听电子乐初音MIKU
GTX-D铑速度、瞬态、动态飞快。但是,声音偏向与直接,音色不毒,无贵气感,只是在单纯交代细节。如果我没GTX-D金,那很可能我会被其优异的高素质所惊讶,但我先有GTX-D金,因此,我没有被铑毒到。我判断,系统中不宜都用这个插座。尤其是追求美丽音色的朋友。白开水般的这个GTX-D铑不适合。换上GTX-D金,我感受到的细节不比GTX-D铑少,而且,音色更具有润泽华丽之感,高频泛音更具全方位的饱满感。如果说GTX-D铑的直白透明,GTX-D金则贵气四溢。
最后聆听女声王若琳《START FROM HERE》
白开水,听到这里,我想,这是最后一张唱片了,我不需要在听了,GTX-D铑我已经可以下定论,就是一杯白开水!音色没有任何音染的中性透明,三频非常均衡,几乎没有短版,但是,音乐的感情色彩比起GTX-D金逊色太多,比较直接的乐器表现,很难让我被音乐感动。换上GTX-D金,华丽鲜活细腻的高频马上出现,音乐马上变得更有人情味。歌手的气息感很强烈,栩栩如生的真人活生生出现。
看完以上这两个墙插在耳机系统上的听感,我只有一句忠告,如果你要为耳机系统选择墙插,千千万万谨慎选择GTX-D铑,否则,很可能会被直白的音乐表现而感到索然无味。与此同时,我强烈推荐耳机发烧友,尤其是CD机与耳放插在一个墙插上的朋友,GTX-D金,素质与乐感结合得近乎完美的选择!
下面,我再用音箱系统来看看这两个墙插组合起来使用的效果如何。
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金,两台后级插GTX铑,聆听哥德堡变奏曲弦乐三重奏,我感受到非常平衡的弦乐,透明度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声场极为开阔。大提琴极宽松又有十足的解析力,韧劲十足。小提琴悦耳醉人,十分完美。
更换位置后,也就是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铑,两台后级插GTX金出现了如绵密无比,又细腻凝聚无比的金色的华丽音染,听弦乐显然更加柔美,提琴仿佛充满了生命力,毒性非常大,属于有修养的美声,小提琴尤其具有仙气缭绕的境界,耳朵听得直流油的欲罢不能之感。大提琴比起前面的搭配,细节丝毫不减,木质感宽松自然,非常平衡。
聆听迈克杰克逊,还是与之前一样,先采用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金,两台后级插GTX铑。此时,背景透明度与黑度完美,高纯度的音乐,人声定位靠后,非常有纵深感,非常光滑凝聚,低频弹性冲击力兼十分出色。能量感前端所未有的具有冲击性。声音中性而润泽,无任何金黄色彩。素质完全优先的HIFI高保真音乐。
更换位置后,也就是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铑,两台后级插GTX金,此时音乐变得有了色彩,稍微温暖些,人声一下子变得相当绵密柔情,也更为饱满,爽朗与中性变成委婉语磁性。低频具有比先前宽松的强大稳定冲击力,全频更为顺滑。听感上没有任何让我感到的压力。可以感动内心到流泪的超强感染力,使我感觉到必须这样搭配。
聆听电子乐电子贝多芬
还是与之前一样,先采用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金,两台后级插GTX铑。此时低频可以用震撼天地来形容,质感下潜凝聚力冲击力十足,巨大的充满清晰泛音的声场。根本无法想象PROAC D18有这么强大的潜力与实力。低频如重拳出击拳拳夺命,狠到不要命。HIFI性强的不得了。
反过来后,也就是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铑,两台后级插GTX金。此时音乐味更浓,但动态、瞬态仿佛略有下降,从冷变暖的感觉,低频直接的冲击力减弱,换来了致密的纹理与宽松的高密度弹性,我很喜欢,也能享受高频的具有延展性的甜味。这样搭配更适合音乐聆听,而非震耳欲聋的PK。
聆听王若琳《START FROM HERE》
还是与之前一样,先采用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金,两台后级插GTX铑。非常忠实的舞台感,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应充满舞台,贝司饱满快速干脆地敲打出丰富的低频,如怒涛般冲击而来。人物的嗓音属于在我面前情绪呈现出逼真的质感。
切换后,也就是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铑,两台后级插GTX金。人声更为动人,更宽松、厚度更好。整体速度更为从容不迫。音乐更绵密、更具有甜味,音乐味完美体现。
电子乐初音MIKU区别也很明显
还是与之前一样,先采用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金,两台后级插GTX铑。此时,我明显感受到无比结实的声音稳定度,透明度达到巅峰,如冰雪般干净的世界,没有任何动态的压缩,极高到极低一气呵成,声音中性,润泽。人声之清晰度令我惊讶万分,这是与音乐伴奏完全分离的超强立体感之声,如鲜花在绿叶衬托下分外分明,音乐对歌者的包围感非常强。
切换后,也就是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铑,两台后级插GTX金后,人声有超级绵密的质感,丝滑,毒性增加,低频微慢了些,弹没有感到拖沓。
结论:在音箱系统上,非常奇妙。
如果追求中性无染,追求素质的极致体现,那么在我的系统中,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金,两台后级插GTX铑明显更能体现这点。
如果追求华丽的感人的音乐味,那么CD机与前级放大器插GTX铑,两台后级插GTX金会明显更加具有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