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与思:严春友的博客
诗与思:严春友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1,128
  • 关注人气:6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存在”的三个维度(之一)

(2022-06-24 16:56:22)
标签:

存在

亲在

间在

无名

“看”的优先地位

分类: 哲学、西方哲学

理解“存在”的三个维度(之一)

      【本文原载《学术研究》2022年第5期】

      存在问题,一直是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答。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了作者对于存在不同理解

 

一.无名有名之始

 

当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须记住这个世界根本上是不可理解的。

让我们从终极开始。

何谓终极?终极不可言说之物。终极永远在语言之外,不可思议,勉强可以称之为“无名”。它是超越于一切名称之外的,包括“无名”之名。它也超越于我们任何的知之外,我们“知”之小岛就置身于这广袤无际的无知海洋里。故这无名之域亦可谓之为无知之域。对于这个无知之域,我们根本没有理解的能力。

存在也不是非存在,既非有限亦非无限,既非生成也非预成短暂与永恒属性,亦无偶然与必然,既非实在亦非虚无,非一非多,非恶,非共相殊相,非整体非部分,非因亦非果,既不运动也不静止既无空间也无时间,非……也不是这两者的统一。所有这些都只是意识对它的判断。

我们可以努力尝试一下语言消除掉,剩下的将会是什么?那时我们面对就是终极!人们平常惯于“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可是我们沿着词语的隧道一直上溯,会达到一个境域——无名之域。在那里词语的叶子从世界之树上纷纷飘落,剩下的只是不可描述之物:它赤裸在那里,什么也不“是”。那是宇宙吗那是狗?那是树吗?不是“宇宙”、“狗”、“树”都只是我们的命名。而且面对同样的对象,在其他语言里无数的叫法,比如这三个概念在英语里分别是universedogtree,意大利语则是universocanearbero。据说目前世界上五千种语言,那就至少还有五千种不同叫法。

这五千种叫法有什么意义呢?是否说出了那个终极的存在呢?没有“狗”与狗无关,只与有关,而且只与操汉语的人有关。狗本来是狗、dogcane吗?不是它们本来就“是”,是存在的一种,在那里而已。狗、dogcane这些词汇并没有揭示它们是什么,它们不过是一个名称,便于人们指称罢了一切名词都没有揭示所指对象的本质,而仅仅是一个标志存在的符号。那个存在者究竟是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

我也不是“我”,我原本无名。是谁?本不是;谁是我?也不是我。“我”“严春友”仅仅是个符号、指称,那个被指称之物究竟是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无缘无故地出现,又无缘无故地消失,如此而已。万物亦然是宇宙之海里的朵朵浪花,仅为昙花一现

一切存在都是我们的命名,而非存在自身。万物名称,而只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存在。不!连“存在”也是一种命名它们不是“存在”。它们是什么呢?它们既不“是”,也不是不是”, 既不“既是……又是……”,也不“既不是…………”,勉强地可以称之为“无名”,不!“无名”已经是有名了它存在于有名与无名之外。

由于恒久地沉浸于语言之中,我们便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把握了世界,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心安理得,觉得这个世界是明晰而清澈的。但一旦追问起来,这种清晰性就会消失:那的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星辰”、“花朵”、“石头”吗?这时越出了语言的边界,指向无名的终极。突破语言限制达到那个无名之境艰难的,我们把语言存在融为一体已经太久,忘记了那里有一个任何语言都不能撼动的王国

意识到这一点,到达无名王国之时,有一种无比惊慌的感觉,比来到了万古无人的荒原还要恐慌,因为在那里毕竟还有“荒原”,而在这里却一个字也没有在荒原上你尚可以继续前行,在这里却一步也不出去。不得已谓之“终极”。面对终极,令人窒息。

“终极”,我们不知其所来,亦不知其所终,更不知其意义。它的任何追问都显得苍白。唯一能够说只能是神秘的存在。

这个无名、非语世界是知之边界极限,也是知之始。从这里后退便是有名的世界。万物语言而得其名,万物又因逻辑而相互关联逻辑是世界的骨架这一切都来意识意识就好像石碑底下那只巨大的乌龟,驮着整个世界。一旦这个石——意识消失,整个世界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世界是意识建构起来的,是人的心理的产物。意识是人之存在的内核,没有意识就没有人、没有自我,进而没有世界。除意识外,人还有其他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渠道,但若没有意识,种种的感知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合乎逻辑的系统,是意识赋予世界以秩序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心是万物之源。

甚至连我自己也是意识建构起来的。我出生之时没有意识,因而也就没有“我”,只有当我产生了意识时我才真正诞生了。这意义上的我是倒因为果地建立的:有了意识以后,才上溯自己存在的历程,建构起自身。这个建构过程时间上逆向进行,实质上是一个逻辑的自我,而非存在论意义上的自我。

意识因其有限性而边界。的边界也就是世界的边界,同时也是自我的边界。心是无名世界中的光源,它在无边的黑暗中散发着光芒,照亮了一区域,这个区域就是“世界”。这个世界因而并非一般性的世界,而是独特、属于每一个人而且是此时此地的人的世界。意识是自我世界的太阳放射、知的光芒光向四周扩展着,光焰越来越微弱,直至消失在无限而无名的世界里。

世界是意识建构起来的,并不是说那个无名的终极“世界”是意识创造的,那个世界谁也不能创造而是说我们的知的世界,由意识建构。这个世界里,“我”——此在万物的本源,一切皆为人的建构,皆为语言。存在因而具有属人的性质,是对人在。在此凡是语言能说的才可以称之为存在否则便是无无名。从这个角度才可以说,语言就是存在。

就此而言似乎可以用德里达“文本之外无物存在和伽达默尔的“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表达我们所说的种种都不过是一个对人而在的文本,宇宙、世界只是我们“撰写”的一个文本。即使那个无名之域也可以文本的一个构成部分,由我们的有名之域来规定。

不过德里达的这种说法有消除无名之域的危险我们不能突破语言以及用语言建构起来的文本,不等于语言和文本之外没有存在——如果可以把那无名之域叫做存在的话。语言、文本知并不能消除世界的神秘性,而仅仅是使它遮蔽或延迟而已。德里达的这个说法只适用于有名之域——意识所建构起来的世界。

既然一切都是意识的建构,我们就只是生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里。然而我们的逻辑并非存在自身的逻辑,存在超出逻辑终极之域在任何逻辑之外那个终极之域也许是有逻辑的,只是我们没有知道它的能力。我们探讨的所有问题,都在这个有名世界之内,发生在意识照亮的那个无名之域,则是我们一切知的围墙,这墙的后面汹涌着无边无际的神秘海洋。

我们所有“言”、“说”都是这个无限海洋中浪花所溅起的水之尘埃,我们狂傲的真理呐喊瞬间就会被淹没大海永恒的涛声里。面对这个无限神秘无名之域,你还能够说你说出的是真理,而不是意见吗?

伽达默尔说“在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里的分析却表明了相反的判断:在词语的破碎处,存在自身才会显现。

精神世界的道路交错而纵横,但无论从哪里出发,无论你走多远,最终会走到这个无名无知之域。面对无名之域,除了惊异,就只有沉默了

我们记住:我们所说的一切话语,包括这里所说的,在这无名之域面,都毫无意义对于这个不可说之域还能够说什么呢?只能说到这里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