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敬伟微博
张敬伟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01,104
  • 关注人气:26,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倍主义”的挫折?

(2015-09-05 17:43:21)
本文为南洋商报专栏稿,刊于9月4日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已经快3年了。这位战后日本第二位“回炉”首相(第一位是吉田茂)深刻改变了战后日本的政治生态,也彻底改变了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
    “安倍主义”越来越清晰。经济上,以“安倍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即以量化宽松的方式使日本摆脱经济低迷态势;政治上,则以“满右舵”的方式驾驶着“日本玩”这艘大船拼命往右转。“安倍主义”获得了日本右翼的支持,鼓励了安倍首相改变历史重构现实的野心--从折衷的“安倍谈话”里足可审视出安倍首相的历史观,他坚持侵略未定论,不认为应该向邻国道歉和谢罪,对于日本强征慰安妇或极力否认,或淡化为战争的“副产品”。
    如果仅仅是历史观的倒退或者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主义”也不过是战后日本政府右翼思维的政治沿袭。但日本赶上了“好时候”--重返亚洲的美国亟需日本充当制衡中国的先锋,通过构建美日新同盟关系,来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日新同盟关系,要求日本政府在亚太地区和全球承担更多责任,这给安倍首相摆脱战后和平宪法的束缚,使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提供了契机。
    内有右翼支持,外有强权期待,这是安倍首相修改战后和平宪法,在众议院通过新安保法案的主因。当然,这也是安倍希望日本称为“正常国家”的重要一步。中日钓鱼岛争议的激化和中韩两国对日关系的恶化,也是由此而生。
    总之,“安倍主义”让日本从国家体制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平主义渐行渐远。在此情势下,日本民众才感到了焦虑,认识到“安倍主义”的危害。新安保法案在众议院通过后,安倍首相的不支持民意支持率开始超过支持率,安倍首相亦开始迎来30%左右的低支持率。到了“安倍谈话”发表前夕,执政联盟中的公民党亦开始警示安倍注意自己的“谈话”分寸。这是“安倍谈话”变得“四不像”的理由。安倍首相可以在历史观上变相屈服,当时新安保法案却是健在弦上,即将通过参议院“这一关口”。
    因而,日本民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迫感,因而走向街头,掀起百万人反对新安保法案的街头抗议运动。而且,有超过10万的民众围堵日本国会,给日本国会施加压力。
    如此大规模的日本民众抗议多年罕见,足可折射新安保法案的不得民意。一直顺风顺水的“安倍主义”也遇到了挫折--自诩民主主义的日本,若首相支持率在降至30%以下,首相宝座是否能够保住的确是个问题。当然,日本民意的倒逼压力,可能尚未传导至日本国会,也未让偏执的安倍首相有所警醒--毕竟参议院也是自民党和公民党所操控,安倍政府不会轻易放弃新安保法案。因而,来自安倍政府和自民党的反应是,街头集会不会影响新安保法案在参议院的通过。
    的确,当“安倍主义”已经成型,日本民众的觉醒来得过迟。特别是,安倍首相的政治偏执是一贯的,如果他抱定即使下台也要通过新安保法案的话,日本即使千万民众走向街头也是枉然。毕竟,执政联盟在参议院享有据对主导权。自民党也不愿放弃让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关键一步。而一旦新安保法案在参议院通过,危险的“安倍主义”就得到法律确认。
    就此而言,与其说日本民众使“安倍主义”遭遇了挫折,还不如说“安倍主义”让日本民众充满无可奈何的挫折感。“安倍主义”让日本这艘大船偏离了和平主义的航向,这个船上的人除了发出不满和痛苦的声音,又如何纠偏航向呢?
    “安倍主义”象征着右翼政治的危险理想,带给日本民众和邻国的却是难以预料的现实危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