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砚之形韵(二十四) —— 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2015-12-29 08:19:44)
标签:

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坑仔岩三乳足圆池端砚

明初坑仔岩端砚

圆池圆形端砚

乳足端砚

分类: 文房雅玩

  三足圆砚的砚式是非常古老的一种砚式,最早出现在汉代,至唐发展成多足的辟雍砚式。宋元之后的复古之风,使其逐步演化出笔者这方三乳足圆池圆形砚砚式。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这方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直径15.3厘米,高2.6厘米。坑仔砚石质,这也是笔者收藏的老砚中能确定坑口的最早期的坑仔端砚了。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堂砚中心有一颗朱砂斑,如同美人痣一般。朱砂斑,多出现在上三坑或紫蓝系端砚里。许多记载端砚坑口的古籍中,认为朱砂斑往往是老坑的标志。记得当时打磨砚堂时,磨掉砚堂厚厚的包浆后,看到朱砂斑时亢奋不已,满心期待它是一方老坑。只是后来,通过各个指标的考察,断定它不是老坑而是坑仔,即便这样,也很兴奋。

  清代吴兰《端溪砚史》有云:”朱砂斑以鲜研光彩不碍墨,当亦无害。(《砚坑志》)朱砂钉拒刃,四洞皆有,大西洞尤明润。”以上四洞亦名端砚老坑,清代内分四洞,曰大西洞、小西洞、正洞、东洞,其品攸别,故分著之。清代陈介亭《端石拟》有描述“朱砂斑”:” 石之坚硬处,紫气所凝也,以红润肖真者佳。若偶见一二点,生于墨窝之外者,为上上。大块丛生,或如鳝血者次之。枯暗难平者,旱坑中有之,品下下。“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在砚的上端,凿有椭圆砚池,砚池造型简约,线条优美。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砚的反面是三乳足砚足,弧线处理自然流畅。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湿水之后,在阳光下可见丰富的石色,紫中带点蓝色系。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按照“一鉴斋”的标准,但凡收到的砚,无论它的坑口、造型还是包浆有多好,都要经历砚堂的打磨再生,必须通过试研墨来最终评判砚的优劣。研的材质决定砚的好坏,研墨的下发效果反映了砚的材质的优劣,因此,一方好砚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其下发墨的优秀,其他诸事即是锦上添花而已。牢记北宋苏轼精辟论断:“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研墨手感极稳,下墨非常不错,发墨也佳,绝对是坑仔中的佳品。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研墨完毕之后,残墨较容易清涤。


砚之形韵(二十四) <wbr>—— <wbr>坑仔岩三乳足圆池圆形端砚
  综合来说,这方砚下墨极好,发墨当仅次于水麻与中等以上的老坑。早期的老坑、坑仔不好寻到(因为麻子在清中期才出现,所以谈论这方早期坑仔时不可提“上三坑”的概念),故能得到这方坑仔老砚很难得,再加之其砚形古雅简洁,笔者甚是喜欢。

 

 

 

------------------------------------------------------

砚之清韵

砚之清韵(三) —— 坑仔玉兰砚

砚之清韵(八) —— 老红木砚盒瓜瓞纹老坑仔端砚

砚之清韵(十二) —— 端坑仔梅花砚

砚之清韵(十三) —— 梅花纹圆池坑仔端砚

砚之形韵

砚之形韵(十五) —— 老坑仔平板端砚

砚之形韵(二十) —— 坑子椭圆端砚

砚之形韵(二十三) —— 满堂蕉白玫瑰紫坑仔平板砚

砚海拾遗

砚石工艺品

砚石工艺品(二) —— 连年有余砚

 

话说端砚(三)—— 坑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