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文章,整理了这下本中前四出中我拍的剧照,加之自己的想法。的确是罗罗嗦索,贻笑大方之家了。这后面的照片,未几整理,转眼又是有旬。
在这疏懒的10多天里,陪着妻女下江南,享受天伦之乐,这个五一长假,索性就让自己一味地疏懒享受到及至。也就一直没有整理后面的图片,也没有写下半个字的感受。
但我相信,这博客里欠下的债是一定要还的。因我知道,很多老友新朋,特别是那些昆曲迷们每天都会来这里看后面的照片和文字。这样的等待本是我堂而皇之的骄傲,如今却成了如棘在背的鞭策。
实在是对不住大家了。
明天就要携妻女回京,今晚下榻上海,借着酒店的微弱灯光,听着妻女的香甜梦酣,我把这余下的五出的回目和图片整理好发了。
第五出:遇母
[概要]:杜丽娘与石道姑一路寻亲,客店孤凄。杜母、春香亦逃离客店投宿。杜母与春香乍见丽娘,以为鬼魂,经石道姑解释后,杜母宁可丽娘是鬼亦要将她留下,一意相认。母女团圆。
[浮光掠影批]:母女重逢,母子相逢,这本就是人世见一桩特别煽情的事情,先别说什么久别重逢,就是象我这样每个礼拜能见妈妈几次的人,每和她老人家独处的时候,都有些百感交集的。每次见到妈妈都觉的她又老了,见我后唠叨的话多了,她更加孤独了。所以象想想,就特能理解这一出戏,那丽娘可是死里重生,又见母亲,那母亲更是失女三年,又见女儿,两人恐怕都有一种重新活过一回的感觉。这块儿,汤显祖写的也好,把母亲见到女儿,起初害怕,当是鬼,让春香快快烧纸钱,后来,母女情深,把这些怕呀鬼呀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的感觉写的活灵活现.还有那段唱:
“女儿啊,你便是鬼,娘也舍不得你去了。"
"肠断三年,怎坠海明珠去复旋?”
(杜丽娘):“爹娘面,阴司里怜念把魂还。你抛儿浅土,骨冷难眠。吃不尽爹娘饭,江南寒食天。”
“今夕何年,今夕何年?还怕这相逢梦边。”
图片1:杜母和春香一路颠沛流离。
图片2:在这荒野客店,母女相遇,个中滋味......
第六出:淮泊
[概要]:柳梦梅赴科应试后,受妻央请寻岳父母,知杜宝困守城中,前往搭救。寻至淮城下,一心与岳父相见,递杜宝投太平宴,门仆见其穷泊不予理会,柳梦梅冲席而进。
[浮光掠影批]:这男人的确颇为不易,踹破坟茔娶了个娇妻,本就历尽千难万难。这边厢,还需成就功名,苦读赶考。考完交了卷子,本该放松潇洒回,却要替妻子打听老丈人生死安危。偏偏那死里逃生立了大功的老丈人,牙根就不认这个女婿,你想,女儿已经离世三年,哪里来的女婿?作者这出戏的设计,巧妙而且矛盾显著,使得戏的情节得以延转继续......
看这出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另外中本的一出叫做“旅寄”。同样的刻画,就是男人的长途漫漫,功成相当的难.
这样的情形,其实古今相同。现代依然,男人真的不容易,旅寄也好,那时没有功名,感情也是水月镜花,泊淮也罢,此时感情落停,但是事业还没有胡牌,又要给老丈人办事儿,冒着生命危险,偏偏人老丈人也未必领情,可能人牙根还不认你这个女婿。所以,这旅寄和泊淮,恰恰也是当代男人的生命境遇,不容易呀,相当地不容易。
图片3:应试后,前去打探丈人生死安危。
图片4: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兜里没有了钱。
图片5:想和店家用雨伞换一碗米饭,都难!怎奈得店家都是:多掺白水江湖酒,少赚黄边风月钱。
图片6:柳梦梅直闯杜安抚衙门,被卫官拦挡。
图片7:柳梦梅继续往府里闯,被卫官拿下。
第七出:索元
[概要]:朝廷放榜,柳梦梅高中状元,军校奉命寻找。遇郭驼亦至临安寻主,便与军校们同去。
[浮光掠影批]:怪事怪事,大宋皇帝亲点的状元,柳梦梅,竟然遍寻不见。这才引出了索元的这一出戏。从而也引出了郭驼的再次出场。汤显祖在这个情感戏里,其实表面写感情,实际写政治。写政治,不敢明写,于是借梦写,借小人物写,借怪事来写。索元本就是件怪事,怪事不怪,辛辣地讽刺着科举制度;郭驼是个小人物,但是心地善良,是个好人,好人偏偏驼背,一生悲惨,这就是政治;感情不敢直接写,只能借梦来写,梦中敢爱敢恨,却恰恰反衬着世道,世俗,不容许真爱。
所以,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人说是色情戏,我道觉得是政治戏。前面还都是偷偷写,含沙射影,到了这一出,竟忍不住,直接写了,感情戏,变成了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了!
图片8:郭驼寻觅柳生,到了临安。他是个善良的好人,好人却驼背。
图片9:大宋朝怪事,皇帝钦点的状元,竟然寻觅不到。直接的政治批判!
图片10:郭驼听说柳生得了状元,居然驼背变直了??这讽刺和儒林外史的秀才中举却高兴死了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八出:硬拷
[概要]:杜宝将柳梦梅押解临安监禁。临安杜府里,杜令手下从柳梦梅身上搜到杜丽娘春容,认定柳是盗坟贼,遂命衙役将柳吊起,用桃枝拷打。此时四处寻柳的郭驼与军校们恰好寻到杜府门前,柳梦梅被救下,赶赴天子琼林宴而去。
[浮光掠影批]:窃私下里以为,这出戏表面上写的常情常理,就是说杜宝不相信重生一说,认定柳生是盗墓贼兼大骗子。但是实际上,汤显祖是在讽刺封建的常刚道德。这里实际上和杜母认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杜母可以接受这样的现实,而和女儿真情想认,而这为高官的杜宝却不能?原因在于杜母读的书少,可以因真情而活。而读圣贤书的杜宝不能,这恰恰讽刺这所谓程朱礼学,圣贤书目对人的毒害之深。杜宝是为所谓封建道德而活。所以,硬拷一出,亦是汤显祖一抒胸臆的愤懑而作,犀利而且幽默。
图片11:任柳生如何解释,杜宝认定他是个骗子。
图片12:柳生随身携带的丽娘春容图也成为了杜宝认定柳生是个盗墓贼的证据!
图片13:柳生三番五次地解释
图片14:杜宝命令手下把杜宝拿下。
图片15:柳梦梅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
图片16:柳梦梅被衙役拿下的一瞬间。
图片17:杜宝打算将柳梦梅法办。
第九出:圆架
[概要]:柳梦梅中状元,杜宝欲告其劫坟。杜丽娘、杜母出面上殿,杜宝欲告杜丽娘乃花妖狐媚,假托而成。皇帝命人以瞻镜照丽娘,朝廷殿上证明杜丽娘是人身。杜府全家团圆,柳梦梅与杜丽娘有情人终成眷属。
[浮光掠影批]:哈,大团圆的结尾,却也喜气洋洋,好梦成真。好莱坞模式,在几百年前的中国戏剧家已经运用的驾轻就熟。但实际呢,我们在这里仍然看到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讽刺。那杜宝不仅告御状说柳梦梅是个盗墓贼,而且,连上庭(皇庭)作证词的亲身女儿也被他告作花妖狐媚。也就是这个在当时社会受到正统教育并且功成名就的父亲,已经全然忘却了父亲的本性,眼里只有所谓道德礼数,宁丢弃家庭幸福,也要维持他的所谓价值观。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价值观呀,而在那样的社会里,这就是道德规范和标准。即便是皇帝,也代表了这种价值观,好在还有一面照妖镜,这样一面荒唐的镜子,竟然就是皇帝判别案子的法律比率标准。还好,最终皇帝误打误撞,判对了,成就了这样一出《牡丹亭》的还魂戏剧。
但是在作者眼里呢?皆大欢喜背后诉说着作者的无奈:我只能这样写,这结局本就是一场梦。梦终归无有,这个时代留给有情人的顶多是瞬间的美梦一场。所以作者给男主人公起的名字:柳梦梅=柳梦没!
所以在最后一段唱词,就是那一片喜气洋洋皆大欢喜中得唱词竟然是这样:
(柳梦梅)从今后把牡丹亭梦影双描画。(杜丽娘)亏煞你南枝挨暖我北枝花。
(柳梦梅,杜丽娘合)则普天下作鬼的有情谁似咱??
所谓圆架,并非真圆,实为梦圆,梦终归无有。人世间,柳怎能碰到梅,本就是梦梅处,梦没时,一切烟消云散。作鬼的才能有情,有情的岂能被容??
做梦去吧!
图片18:柳梦梅身着状元服,英俊潇洒!
图片19:皇上御审。有情人终成眷属?
图片20:皇上的评判标准,竟然是照妖镜。
图片21:诺大的幸福人生,居然得来之这面区区铜镜??
图片22:不管是梦是真,相爱终归是最最美丽的。
图片23:社会再黑暗,在作者心中,还有这样一幅人生幸福画面,虽然那只是三生一梦!
[完]
[浮光掠影总批]:盘桓半月有余,终于把自己拍的这些格剧照整理完上传了,也把自己看戏的感想胡乱地说了个遍。这里还想赘言几句:
1/ 青春版,改的好,使得情节更加紧凑。也更耐看了。
2/ 服装,灯光都不错,特别是背景中书法的运用和中国画的渲染(上本)。中本和下本的背景略显逊色。
3/ 昆曲之美,净显一个柔美,有的唱段,如丝般飘舞,媚媚柔柔,销骨摄魂。
4/ 青年演员的扮相真好。女主角的真人我也相见尺方内,漂亮。
5/ 对这汤显祖着实佩服:假装写毛片,悄悄写情爱,实际在写政治,在批,在骂。这是一个什么社会!!(详细见我前面的评论)
6/ 从整体上,无论原作,改编,舞美,可以和百老汇舞台剧媲美。他们偷偷从咱们古老剧作中学了不少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