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羚羊峡谷(Lower Antelope
Canyon)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峡谷之一,据称是全球最怪异的20大旅游地之一。
让我们边游边介绍吧。






进入峡谷,就被无数螺旋形岩石所包围,光从岩石间的缝罅处漏了进来,射在红色的岩石上,又反射到其他岩石上,光线在这里玩着弹射游戏,使岩石的颜色变化多端,橙红、绛紫、赭红、桔黄,令人眼花缭乱,且它们不是那么“木讷”,有些妖艳,有的晶莹得像是半透明的玉石。






这些丝般光滑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下羚羊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支流,其离汇入口仅五六公里。一千多万年间,此处周边及上游区域发生暴雨,水流就会汇入峡谷形成暴洪,峡谷中的砂岩软硬不同,无数次的暴洪侵蚀和风的侵蚀,软的被冲刷走了,逐渐形成河道和奇形怪状的“谷壁”。






可能你已注意到了,峡谷内的岩石有着柔和流畅的线条,它又是怎样形成的?A说:水冲的呗。B说:那方向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当时我也纳闷。
在写前几篇博文时,我阅读了科罗拉多高原的成因,现在有了自己的、但不一定准确的答案:科罗拉多高原是从海底隆起的,由沉积岩构成,在几亿年的沉积过程中,岩层的材质及其密度、硬度不同,成为高原后,岩层受水蚀刻的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哪怕在同一块岩石上也会产生流线型条纹;又因为地壳隆起时,沉积岩会断裂挤压,严重错位,所以不同岩石上的纹理走向就会有不同。







(快到游玩的峡谷出口了,请纳瓦霍导游拍照留念)
虽是五月底,但荒漠上的阳光已经特别晒人了,峡谷中却很阴凉,据说,过去这儿是叉角羚羊的避暑之地,羚羊谷的名称就来源于此。我们在峡谷中约走了四五里,没有阳光暴晒,又有奇石作伴,心情十分愉悦,唯一扰人的是,常有沙粒不断从有光亮处落下。当初想当然地认为,岩石壁是高于地面的,哪来这么些沙粒,风化速度不会这么夸张吧?
当爬上出口,不禁大吃一惊,我们所走过的峡谷竟然全在高原平地之下,只见一条狭窄的地缝,风刮过高原,沙粒自然落进缝里了。

(一人宽的峡谷出口,奇吧?我们走的峡谷都在地缝下呢)

上几篇中,曾说过,5月31日这天是“红色旅游”。第一幕是红峡谷,第二幕是布莱斯峡谷城,科罗拉多高原算是过场,这下羚羊谷是第三幕,第四幕是将去的马蹄湾,后天来看完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