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朗天青713
云朗天青71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811
  • 关注人气:6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向车辆敬礼是种心理伤害

(2008-10-13 14:36:52)
标签:

心理

潜意识

牧民

五个成长阶段

教育

分类: 嬉笑人生百态

学生向车辆敬礼是种心理伤害

 

今天又有一则奇怪新闻:

 

贵州黄平教育局规定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当地教育部门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求向过路车辆敬礼,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我们的牧民之官们真TMD有才!!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性格特征健康形成的最关键年龄段之一。

 

根据社会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研究:人心智成长最初的五个阶段应该在21岁之前形成。成年以后诸多的心理障碍与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很大关系。 埃里克森认为,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要成长需要是:

 

·第一个阶段:1岁以前: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岁—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岁—5岁:主动与内疚

·第四个阶段:6岁—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岁—21岁:对身分与角色的困惑

 

而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正处于心理成长关键的第四、第五阶段。

 

处于第四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和别人竞争与比较,产生攀比心理,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反之,孩子会不信任自己,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避免参与竞争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处于第五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开始人生定位,找出适应世界的方法,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若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角色,它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不正确的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确定人生目标。

 

在道路上,机动车有机动车的角色,行人有行人的角色,遵守各自的交通法则,防范事故的发生,各安其事。本来平等的两个角色,突然有一天,弱势一方的行人(普遍认为)被要求向过路车辆敬礼以换取互相尊重,以减少安全事故。本来平等的事情现在需要弱势一方的谦恭来换取,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健康确立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学生的敬礼角色不是经由自身的价值观探索和认可,而是被迫要求的,坐汽车的人就可以享受到崇高的队礼待遇,(通常情况下,这是对着国旗施礼的),学生要么形成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要么就会诱导形成反叛心理,埋下仇富叛逆的根基。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多次就会成为习惯。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柏拉图回答说:“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好习惯的过程,培养尊重别人的好习惯可以有很多的办法,尊重不等同于用谦恭来换取。

 

习惯的形成是潜意识层面的强化。人的潜意识不会做出理智层面的判断,传销组织惯用的呼口号、肢体动作,其实也是对潜意识的不断暗示和强化。重复的多了,错误便变成了正常,正常便变成了正确,不应该也变成了应该。有句话叫“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也许,慢慢的学生们发现,他们举起的手就放不下去了,哪怕敬礼的对象已不仅仅是车辆了。

   
    看来,黄平的官员并不是如网友们说的那么无知,在我看来,倒是深谙牧民之道的,而且还不忘从孩子抓起。将一种尊卑观念包装后强加给学生,还能换取媒体的关注(见文中重走长征路”公益活动描述),换来政绩,真是个好办法啊!
   
    ps:首先我觉得,这样的规定可能不一定有“奴化”这么严重,但是这样的要求,会影响到中小学生未来角色的定位困惑,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是比较草率的决定,希望中小学生教育要顾及到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次,我觉得,人是可以做出最好的选择的,关键在于是否深思熟虑。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很多种,为什么不能选择一个较好的呢,举例来讲,打孩子,也是教育方式啊,但这肯定不是最好的。同样,靠学生敬礼也不是最好的保证交通安全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