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州名人墓4——头墩、肚墩、脚墩(淹城遗址)

(2013-05-29 14:34:21)
标签:

常州名人墓

淹城遗址

唐代经幢

分类: 陵墓
淹城遗址,今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行政村,中国春秋淹城(春秋乐园)的西侧,2013年4月5日中午寻访,门票20元,停车免费。
这是我国保存完整、形制奇特的春秋时代古城遗址。
东汉袁康《越绝书·吴地传》载:“毗陵县南城,古故淹君地也。”
自此,淹城之记载,不绝于史,代受珍视。
  

http://s5/mw690/3fe8ebaat7c955aa2da64&690

 
淹城系三城三河形制,总面积65万平米。
子城呈方形,周长1里;
内城近方形,周长3里;
外城为椭圆形,周长5里;
另有一道外城廓,周长7里。
恰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相符。
 
三城均有护城河,宽30-50米,河水清澈,常年不枯,即便是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大旱,也未干涸。
内城门和外城门愿为水门,三道城河,河道相连,靠独木舟出入。
1958年、1965年及1974年,先后出土4条独木舟,其中一条独木舟经14C测定,距今2875±90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1055±120年。
淹城墙高池深,壁垒森严,在我国古代城池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子城内原有一茅庵,始建于何时无考,现存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辛未重修古刹石碑一块。
1937年7月以前,设有民众教育分馆,毁于抗战时期。
 
上世纪三十年代,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凤博士与卫聚贤、蒋大沂等一行,应张凤的学生陈松茂之邀前来考察,一同考察的还有陈志良、金祖同等人,由地方士绅江上悟陪同考察。
考察后,张凤先生写了《奄城考古记》,发表在《上海时报》;卫聚贤、陈志良作《奄城访古记》,发表在《武进商报》。
从此,淹城遗址为国内学术界所注目,后时有学者名流前来访古。
 

http://s13/mw690/3fe8ebaatddd58a535dbc&690

 
“淹城遗址”于1956年10月18日,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江苏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3月25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西入口售票处前,立着国保碑。
该国保碑与所见其他有着显著区别,按照古钱币术语,叫做“合背”,也就是碑的正、反两面刻着相同的碑文。
旁边的介绍碑,正面刻着简介,背面刻着遗址示意图。
 
为切实保护淹城遗址,政府规定,淹城城内为绝对保护区,外城河以外200米内为重点保护区,800米内为一般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危害和破坏性建设。
从两碑的石质及风化程度上看,当为同一时间所立,而介绍碑的落款时间为“一九九二年八月”,可能是立碑时间的下限。
就是这样两块距今不过20年的保护碑,却已不知何时遭受了重创,虽经修复,完全的断痕显而易见,对比碑文,就像笑话。
 

http://s15/mw690/3fe8ebaatddd58a57af2e&690

  
淹城外围1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大小土墩墓百余座,属于淹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3月,发掘淹城遗址西侧,位于武进烈士陵园内的龙墩时,周边分布的墩有(由北向南):
圩墩、龙墩、骆驼墩、蒋家墩、屠家墩、东家墩、火烧墩、陈家墩、脚墩、肚墩、头墩、磨盘墩等。
其中,脚墩、肚墩、头墩、磨盘墩位于淹城遗址核心保护区内。
 
淹城外城西部,有3个高大土墩由南向北一字排开
三个墩俗称“头墩”、“肚墩”、“脚墩”,高度分别为13米、10米、13米,面积分别为7亩、1.5亩、5.5亩。
《越绝书》记载:“东南大家,淹君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即指这三个土墩。
亦即民谣传说的“玉女墩”,相传是淹君之女百灵公主之墓,分别是她的头、肚、足三个部分的葬地。
 
1991年,江苏省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对头墩进行了考古发掘,整个墓穴长20米、宽6米,有葬具,为一墩一墓。
出土随葬品290件,有制作精良的原始青瓷器和纹饰繁褥的几何印纹陶器,出土文物时代属春秋晚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出土文物中,有玉珠串和陶纺轮等装饰物和纺纱工具,三十余件陶纺轮存放在一件印纹陶罐内。
陶纺轮是古代妇女手工纺纱工具,这充分说明,头墩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女性墓葬。
这座墓葬在外城内,说明墓主人与淹城有一种特殊关系,其地位和身份都比较显贵,可与《越绝书》“淹君子女冢也”的记载相佐证。
 
淹城遗址的发掘简报(《发掘淹城遗址的主要收获》),还没找到。
好像学界对该城,还是存在争议的,也有认为可能是季子的封邑。
  

http://s10/mw690/3fe8ebaatddd58a693019&690

 
匆匆看罢淹城遗址,着急赶路,却不慎遗漏了其中新开辟的石刻园,真失败。
园中展出了众多石刻,包括有陈洽墓前的石像生。
错过了陈洽墓石刻,直接导致后面的行程中,原计划的陈洽墓,也无意寻访了。
但这个遗憾,很快在遗址东侧的“中国春秋淹城”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弥补。
 
中国春秋淹城,今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宜中路588号,门票免费,停车免费。
从开在武宜中路西侧的“仰淹阙”大门进入,广场中央摆放着著名的“青铜三轮盘”模型,较原器放大了数十倍。
转过三轮盘,来到淹君桥前,看点纷纷出现。
在东桥头的两侧,立着一对体量颇大的石狮,看着觉得是老物件。
北侧这尊旁的中文介绍牌,只注明其为“狻猊”,未标年代。
而在南侧这尊旁的英文介绍牌,却标了年代,为清朝同治年间
中英文翻译不完全对应的现象,算是常见,但如此必须将中、英文说明联系起来看的介绍,还是首见。
 

http://s6/mw690/3fe8ebaatddd58a6a0555&690

 
在桥西端的城墙两侧,各掏出一龛,龛内分别立着一尊一人来高的石像。
桥头的介绍牌上注明,此乃二位门神爷之像,左为秦叔宝、右为尉迟恭。
关键是对于此像年代的介绍,“是北宋石像真品”!
由于距离比较远,站在桥头隔着河,无法近距离细观,但第一感觉,无明显风化痕迹。 
 

http://s13/mw690/3fe8ebaatddd58a5d7e7c&690

 
过了淹君桥, 就进入中国春秋城的城门洞了,城额为沈鹏题写。
城门洞内,辟有武进名人馆,馆内介绍了和武进有关的历代名流,如:
季子、萧统、唐顺之、张惠言、恽南田、赵翼、洪亮吉、盛宣怀、常州三杰、赵元任、刘海粟等等,都专门塑像介绍。
 

http://s15/mw690/3fe8ebaagde0123be80ce&690

 
穿过城门,一条道向西直通春秋乐园,道中间有一亭子,里面供奉着一尊高大石像。
介绍为:“明朝石刻珍品——守护神,穿胄束带,拄剑着地,垂目挺立,威严肃穆,保一方平安之意。”
 

http://s13/mw690/3fe8ebaatddd58a5f6a7c&690

 
继续前行,直达春秋乐园的东入口,门票160元,就不进去了。
站在门口,还是心痒痒的,因为从入口处向园内,依次立着三座石牌坊。
里面的两座看不清了,只有站在入口处,打量第一座牌坊,解解馋。
牌坊东面,被紧挨着的检票处遮挡,无法窥清全貌。
该坊为四柱三间五楼结构,高7米,宽6米。
上额当心间题刻“河岳日星”,下额题刻“此之谓大丈夫”,两侧楹联“两间正气生父子,一点真心作圣人”。
边上的说明,该坊名为“大清乾隆忠义坊”,坊主失考。
根据资料显示,该坊上还刻有“义重如山”、“是集义所生者”等字样。
综合对照坊上的这些文字,很容易推断,坊主并非失考,而坊上的这些文字,也不是凡夫俗子可以受用的。
这只可能是武庙前的牌坊。
 
其他两座牌坊,一为“曾氏节孝坊”,原位于常州陈家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
一为韩极的“大清咸丰功德坊”;
另外,在仿古文化街的西北部,还有一座比较小的“言坊”。
 

http://s13/mw690/3fe8ebaatddd58a690d0c&690

  
回头往南,前往武进博物馆。
在博物馆外的北侧,单独建有“晓园艺术馆”,就是袁晓园的纪念馆。
展馆上、下两层,陈列了袁晓园的书画作品、印章、证件、名人题字、与名人的往来信札、百岁生日时各界赠送的礼物等众多展品。
这应该得益于袁晓园是武进人,可惜她中年生活、晚年归国后终老的南京,没抢着为她老人家建纪念馆,这么多的名人字画啊!
 

http://s1/mw690/3fe8ebaatddd58a74abc0&690

 
之后来到武进博物馆,同时还挂有另一块牌子“春秋淹城博物馆”。
从外观上看,该馆建筑体量非常庞大,来之前就打算好好参观一下这座博物馆。
可恶的是,门口立着公告,展馆从2012年9月13日开始,因装修升级闭馆,开放时间另行通告。
不过,淹城出土的珍贵文物,如完整的独木舟、青铜三轮盘,都上缴国博了,不知道馆藏还会有其他什么亮点。
  

http://s10/mw690/3fe8ebaatddd58a715a99&690

 
扫兴之余,在馆外晃晃。
无意中发现了两座石经幢,介绍显示,一唐一宋。
上图较细的这座,定名为“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高2.68米,造型简介,是典型经幢发展前期的作品。
奇怪了,印象中,国内只有两座唐代经幢啊,如果这座确定是唐代的话,完全够资格定国保啊!
 

http://s15/mw690/3fe8ebaatddd58a71b80e&690

 
边上的另一处,为宋代经幢,无更多介绍。
 

http://s1/mw690/3fe8ebaatddd58a502e90&690

 
 
 
下一处,恽南田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