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174
  • 关注人气:14,5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孕妈妈必知十大饮食禁忌

(2011-02-17 07:28:18)
标签:

育儿

芬兰

罐头食品

胎儿

维生素a

马齿苋

孕妇

禁忌

健康

分类: 健康生活

    孕妇吃有些食物可能会对胎儿健康或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则会导致胎儿流产。发生便秘后,孕妇必然用力屏气解便,使腹压增加,压迫子宫内的胎儿,易造成胎动不安、早产等不良后果。实验证明,马齿苋汁对于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易造成流产。孕妈咪们千万不能碰。

孕妈妈必知十大饮食禁忌

一、对胎儿有害的食物

1、罐头食品

    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尽管这些添加剂对健康成人影响不大,但孕妇食入过多则对健康不利。另外,罐头食品营养价值并不高,经高温处理后,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巧克力和山楂

  过多食用巧克力会使孕妇产生饱腹感,因而影响食欲,其结果是身体发胖,而必需的营养却缺乏。孕妇较喜欢吃酸东西,山楂便成了首选果品。山楂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过食可使子宫收缩,导致流产的可能,故要少吃。

 

3、猪肝

  芬兰和美国已向孕妇提出了应少吃猪肝的忠告。因为在给牲畜迅速催肥的现代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催肥剂,其中维生素A含量很高,致使它在动物肝脏中大量蓄积。孕妇过食猪肝,大量的维生素A便会很容易进入体内,对胎儿发育危害很大,甚至会致畸。

 

4、久存的土豆

  土豆中含有生物碱,存的越久的土豆生物碱含量越高。过多食用这种土豆,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当然,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并非每个人食用后都会出现异常,但孕妇还是不吃为好,特别是不要吃长期贮存的土豆。

 

5、热性作料

  小茴香、八角、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等热性作料,容易消耗肠道水分,使胃肠分泌减少,造成肠道干燥、便秘。发生便秘后,孕妇必然用力屏气解便,使腹压增加,压迫子宫内的胎儿,易造成胎动不安、早产等不良后果。

 

6、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血液中的锌与其结合后便从尿中排出,味精摄入过多会消耗大量的锌,导致孕妇体内缺锌。而锌是胎儿生长发育之必需品,故孕妇要少吃。

 

二、容易流产食物:

7、螃蟹

  它味道鲜美,但其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孕妇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显的堕胎作用。

 

8、甲鱼

  虽然它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但是甲鱼性味咸寒,有着较强的通血络、散瘀块作用,因而有一定堕胎之弊,尤其是鳖甲的堕胎之力比鳖肉更强。

 

9、薏米

  薏米是一种药食同源之物,中医认为其质滑利。药理实验证明,薏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促使子宫收缩,因而有诱发流产的可能。

 

10、马齿苋

  它既是草药又可作菜食用,其药性寒凉而滑利。实验证明,马齿苋汁对于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易造成流产。

 

 

 

 

 

元宵节将至 健康吃汤圆的5个养生建议              健康减肥的10个生活好习惯

六种抗辐射茶饮电脑一族必喝                      不可不知芹菜的6大神奇功效

盘点:八种最刮油的食                         盘点:香蕉的十大健康功效

开发孩子智力的九大妙招                         女性做B超检查注意事项

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                         日常生活中是谁偷走了营养?

影响人际关系的十种心理                         油钱上涨照开车有车族五大省钱秘笈

中国人买房的十大死穴                           巧还房贷让你少奋斗十年

警惕:四种病是“撑”出来的                       冬季对付手脚冰凉的7个小妙招

盘点中国历史十大最幸运帝王                     冬季养生的十六个黄金时间点

震惊:天天吃鸡蛋死得更快                       养育快乐孩子教你12个诀窍

秋冬进补羊肉四大禁忌                           专家教你看病省钱的七个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