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感悟(37)•思想者…】

标签:
原创分享感悟思想者罗丹同样精彩境界杂谈 |
分类: 一文感悟 |
■拍摄时间:2008年11月■拍摄地点:朝阳区双井东大街■拍摄感悟:那天去富力城双子座会朋友,在双井东大街北侧路旁的墙根儿无意中拍到了一位“收大件儿”的、蜷伏着攀在三轮车上托腮冥想状的“思想者”,期待?等候?守望?失落?那“收大件儿”的情景让我马上联想到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哦!多么的相象、贴切和真实…
法国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雕塑家尼古拉斯·罗丹的名作《思想者》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但丁的《神曲》,这座人体坐像本是罗丹的巨型雕塑《地狱之门》中的一部分,雕塑塑造了一个强壮的男人,他高踞于地狱之门的门楣之上,低头沉思,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门上一组组在罪恶、苦难、绝望中挣扎的人像群雕。他俯身低头,手撑着下巴,仿佛为眼前惊心动魄的惨景所震动,正陷于为人类的一切烦恼而冥想、沉思…,
我一遍遍、一圈圈地绕行、徘徊于他的身边,反反复复地目视着、感悟着…
《思想者》之所以是“惟一”的杰作,就在于释然了深刻的冥想和沉思让人记住。而那蜷伏着托腮冥想状“收大件儿”的“思想者”的任何一个动作、体姿以及惆怅的等待能够与《思想者》媲美…
可怜的人啊,在异乡背负着深邃忧患的思虑,深情地期盼那心中精神的一方家园,以梦想与现实一同燃亮,等待的焦虑,无助的苦闷情感犹如《思想者》痉孪痛楚的肌肉一同撕扯着,他咬紧牙关,用拳头抵奠起一个男人的尊严—生存的价值,好在那“收大件儿”的感到庆幸,因为罗丹让《思想者》裸体,而他还有外衣包裹遮蔽那点见不得人的隐私,体面的、无虑的托腮冥想,任由旁人的观赏,即便如此,仿佛从翩翩思绪的人身上仍能看到苦难、绝望、挣扎的背影,那又不象罗丹的《思想者》那般高贵而更象破荒的饥饿者那般祈望…
精彩博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