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行(3)——西安鼓楼

(2010-08-30 22:35:00)
标签:

阿拉摄影

旅游

分类: 各地风光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1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2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3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4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5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6(鼓楼周边夜景)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7(鼓楼周边夜景)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8(鼓楼周边夜景)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9(鼓楼夜景)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10(鼓楼夜景)

西安行(3)——西安鼓楼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11(鼓楼夜景)

西安行(3)——西安鼓楼 西安行(3)——西安鼓楼

                ↑P12(鼓楼夜景)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通高34米,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 “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宏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

  西安鼓楼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乃是在重修鼓楼竣工后巡抚(陕西)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80年)所题,北面为“声闻于天”,字大盈间,苍劲挺拔,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额毁于“文化革命”之中。2005年4月‘采用原字样,大小形式同原样,用现代轻型材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原则进行原貌恢复两块牌匾。

                                                   拍摄地点/西安鼓楼

                                                   摄影/阿拉摄影/2010.8.15

                                                   文字/部分文字选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