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微博大阅兵 |
分类: 放眼社会 |
9.3大阅兵,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的盛大阅兵,赢得了中外高度关注和评价,展示了走向强国梦想和捍卫祖国尊严的中国力量,以及追求和平的决心。阅兵盛典在媒体的见证下,完美收官。此次大阅兵,微博再度成为人们收看收听、分享交流重大事件最主要的媒体平台之一,体现出极高的媒体价值和社会功用。
聚合:万流归海
如果说主流媒体是河流,那么微博就是海洋。不管是黄河,还是长江,无论是湘江,还是珠江,在自己的流径中有怎样的精彩,但相对而言,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最终流进黄海、东海,融入大海,汇合成为新的水系,才能闪现出真正的精彩。
微博可以说是桥接各种媒体,聚合各种信息的海洋。每一条信息的价值,每一条信息的洁度,都会如实反应在这里。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洋中,它只是一个其中的一域,但通过涌动的浪花,所能看到的却是太阳的光芒和现实的倒影。
据资料统计,大阅兵当天微博热门话题榜上,前10名中有9个就和阅兵相关,其中6个话题阅读量过亿,累计阅读量超过25亿,相当于覆盖人次25亿。这其中,主流媒体的活跃度和关注度空前高涨。
@央视新闻
主持的话题#9.3胜利日大阅兵#,截至当天下午3点有270多万。一条向老兵致敬的微博,发布8小时后被转发30多万次,点赞10万多次;@人民日报
主持的话题#纪念抗战胜利阅兵#阅读量3.4亿,一条号召网友为阅兵点赞的微博,8小时内转发量也超过10万次,点赞6万多次。@军报记者、@新华视点
等媒体纷纷发力。主流媒体的内容创造,通过微博平台充分加速加力展示和延伸,完构筑了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传播生态圈,形成了健康有序的舆论场。
分享:传递真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传统媒体最大的缺憾就是对于重大事件,难以迅捷畅通使受众分享感受,表达意见。借助微博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此之上的新媒体搭建,破解了这一交流分享的难题。
对于民众,如何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和见证重大事件,迅捷分享,应用而生的微博,时逢民需,满足了这一心愿。
大阅兵作为国民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主流媒体官微、政务微博通过前期的媒体预热,环境营造,利用微博平台发挥了较好的社会动员和引导参与作用,使民众情感从酝酿到发展,直至发生,并促进理性和道义表达,最终将爱国主义这一崇高美推向了极致。
此间,抗战老兵成为网友最关注的群体。微博联合央视发起#我向老兵敬个礼#活动,阅读量达到7.8亿,有130多位明星名人参与。@央视新闻
发布的一条向老兵致敬的微博,3天里被转发超过40万次,点赞近18万次。借助微博,这种集文字、图片和视音频第一时间表达感受,传递真情的大规模民众参与活动,尽情展示和分享了网民最纯真、最原始的心声,更大程度激发了普通人的参与。
@周顾北的周 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并配以“这盛世,如你所愿”的文字。这条微博在三天里被转发100多万次,总互动量超过150多万次,成为阅兵期间热度最高的一条微博。众多网友在这条微博下表达对前辈的追思、对祖国崇高致敬和对时代的礼赞。
检验:稳健前行
如果说,大阅兵结识微博是一种必然,那么,微博生逢大阅兵就是一种幸事。
2009年9月,微博走进民众视野,经过6年的风风雨雨,从初生的蹒跚到如今的矫健,它已经成为国人即时通讯和信息消费的最重要载体。
它粘合在主流媒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众人物和普通民众之间,在信息时代与中国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这一次的大阅兵前,有机构和一些学人对微博舆论也有一定担忧,而微博实际的表现却令人感到振奋。
据微博数据显示,仅#9.3胜利日大阅兵#话题,当天就有2151万人微博参与讨论,产生3563万条讨论,阅读总量达146亿人次;微博上,抗战阅兵相关话题总阅览量高达51亿人次,讨论量达856万条;有4675万人在微博为祖国点赞,点赞2.159亿次,突破了历史记录。
在大是大非,在关乎国运盛典和民族尊严体现的重大事件中,民众自发的正能量空前涌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人为国运和时代感动的同时,也为自己而感动!
历史劫难和悲壮命运的内容鲜活巨量再现,教育和影响着年轻的一代,感召着有良知的人们,更加缅怀过去,珍惜今天,梦想未来。
借助于微博裂变式的传播能力,正能量被激发出空前的影响力。此次阅兵所产生和催发的全社会能量余波还在扩散,在微博的世界继续延展,经历无数个大事检验和锤炼之后的微博,更加稳健自信。
利用微博纳阅民意、关注民情、开启民智,是当代政府智慧的重要体现。如何聚合主流媒体、意见领袖和政务微博,汇聚万众正念,传递社会正道,是微博媒体的道义所在和时代担当。
大阅兵,无疑是微博新的里程碑。沿着此行,微博必将天长地久,偕行于时代。
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管理研究者。新浪微博:@中国民间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