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小诗:真•诚(1)

标签:
我的随感录随感小诗樟青校园 |
分类: 随感小诗 |
真·诚
樟青
(一)
直达八识,法尔如是。
随缘应化,无得无智。
(二)
言成则诚,众生平等。
从心流出,无修无证。
(三)
真诚同体,不一不异。
情理交融,悲智并起。
(四)
小我小真诚,大我大真诚,
无我真菩提,真诚名真诚。
【相关阅读】1、真,客观之“真”,“直”达“八”识;诚,相待以“诚”,“言”“成”通灵。本文亦可作为《接龙游戏:词语拆与合》之续篇吧,哈哈!
2、言成为诚真性生,人言为信真人成。凡尘自有通天道,心诚则灵信则灵。(《汉字花(3)》)
3、佛陀,不是凡人(弗人)。她无我:小我小智慧,无我真智慧;她悲智并起,是理智、情感与能力达到圆满境界的人格。(《心儿问答》)
4、“非因缘非自然,法尔如是。”(《楞严经》)“法尔如是”,是自然的意思,不是造作的。佛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才是真正庄严无尽。(《法尔如是》)
5、八识: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其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后三识具有抽象感念而非现实。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末那识:末那是梵音。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又称为“我识”。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末那识以虚妄之心为我,因此生起贪嗔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识所执着的我,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所以有我爱执藏义。(百度百科)
——初稿于20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