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206:直接问意思
(2009-08-03 12:34:37)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直接问意思
选编:樟青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一户人家借宿。中午,有人在念经。慧能倾身细听,感觉有些不对,便来到那人身边,问道:“您常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于是,慧能就将他刚才诵读的部分作了解释——
“当我们在虚名浮誉里老去时,我们想要什么?当心跳与呼吸将停时,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身体腐烂、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那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他指着经上的一些字,求教佛理,慧能大笑:“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十分吃惊:“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骑马时,不一定要有缰绳,那是给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自由驰骋。”
【读后感】文字有妙音,理解靠本真。智者见慧眼,仁者见悲心。/文字是工具,过河一渡船。拈花对微笑,无碍证涅槃。——读罢故事,听到了:文字般若亦方便,听说读写用心练。拈花微笑圆月明,授受同体圣贤见。(《般若歌》)
重温故事,听到了: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德山焚稿》)以手指月手非月,以舟抵岸岸非舟。信仰,只是指月的“手”、抵岸的“舟”。(《信仰》)
【相关阅读】1、冷暖自知莫问人,拈花微笑在于心。(《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2、一切阅读皆误读,见仁见智见功夫。(《一切阅读皆误读》)
3、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心流出,才是本性。(《从心流出》)
4、迦叶尊者的微笑,让我们明白了语言、文字不是传达智慧的仅有方式。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更胜过无量的妙语。(《拈花微笑》)
【博友留评】1、悟道须用心,谢谢。(庄河之子)
2、是啊,俺看那些经文,识字不识意,等同于不识字。听老师讲佛理故事,其实,不识字,也是可以明白的。印证了:“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新西兰牛牛)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选自禅的故事(百度·大国手吧);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0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