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理废事  即为邪见(z)

(2009-01-23 09:01:01)
标签:

我的随感录

他山之石

樟青

校园

分类: 他山之石

执理废事  即为邪见

 

摘录:樟青

 

我们经常听闻如下的错误见解:

 

对于净土思想来说,研究佛理的人,或妄言“心外无境”;或自认为:“当下虽是五浊恶世,可我觉得这就是寂光净土;当下虽是凡夫身,可我本心就是佛。”诸如此类的言论,只谈玄理,不谈事修,不仅不以为错,还以修为高深、大彻大悟者自居……

 

当下社会上学禅的很多,一提起佛法,首先想到的就是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没有丝毫亲证,丝毫不懂得什么是真正之“禅”的情况下,妄言佛法,主张“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对于这些类似的言语,印光大师如何说呢?在印祖看来,纵然是大彻大悟,如果是悟而未证,证而未圆证,则所谓“心外无境”之说全是凡情知解。

 

“而今之人,稍知佛理,即自高位置,藐视古今,毫无事修亲证,即妄言所谓西方净土只是譬喻,如来修因克果之法,仅为表法喻义之说,以教破宗,以宗破教,盲引盲众,相牵入火,致使后辈不闻古人芳规,徒效其轻佛陵祖、排因拔果而已。”(《嘉言录》)

 

印祖对这帮“掠虚汉”深恶痛绝:“误谓六尘即觉,贪嗔痴即戒定慧,何须制心摄事,无绳自缚。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嘉言录》)

 

所以说,懂得道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事修亲证。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对于理与事的关系,印祖云:“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嘉言录》)

 

为什么这么说呢?昔年释迦世尊说法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佛理说佛理,而是通过佛理让众生找到了生脱死、转凡成圣的根本途径,是让众生实修亲证的。如果丝毫没有事修亲证,反而妄度佛智,胡说八道,甚至断人慧命,那真是以善因种恶果啊!

 

所以,印祖教人从来不说玄理,只劝人老实念佛。针对当时许多人好高骛远的弊病,他认为与其空谈玄理,还不如学愚夫愚妇,一心事修,信愿持名念佛。“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善知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嘉言录》)

 

那么,禅宗是不是只谈理而废事呢?印祖解释说:“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嘉言录》)

 

可见,修行任何法门,都要执理不废事、理事同修,方为正见。学佛人应该如何做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当选择最对机的法门了脱生死,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佛说无量寿经》)

 

在修行法门的选择上,印祖针对末法时代人的根机,认为圣道门(参禅)是难行道,远不如净土门对众生根机。“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气不来,即属后世。未证道人,从悟入迷者,万有十千;从悟增悟者,亿无一二。”(《嘉言录》)

 

净土法门为易行道,即事即理,理事圆融。就事修而言,印祖强调要精进念佛,一句佛号,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不令间断。如此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了。

 

知道了理事关系,建立了正知正见,依然要时时提醒自己:“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能于平实庸常之事而实行之,行之及极,其高深玄妙之理,岂待别求?否则高深玄妙,但属口头活计,生死到来,一毫也用不著。”(《嘉言录》)

 

【后记】1、本文摘自“净心生净土”博客,原题为《执理废事,即为邪见——浅析印光大师之理事观》,作者:徐瑾。

 

2、初读,跟帖:执理废事,即为邪见——振聋发聩!重温,留评: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终于有了新悟:有事观世音,无事觅本真。对症来下药,处处清净心。// 信己与信他,原本是一家。处处及时雨,时时菩提花。

 

3、不禁又想到了教育!共勉:课堂教学,是可敬的老师们一节课一节课“教”出来的,是可爱的孩子们一节课一节课“学”出来的。我们千万不要“头上安头”地瞎唠叨一方,千万不要“心外求心”地瞎指挥一气!

 

4、祝朋友们新春快乐,牛年吉祥! 

——初稿于2009、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