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木船
红木船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036
  • 关注人气:5,5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头崔:脂砚斋是杜芷芳和曹雪芹的合名!

(2009-11-16 08:58:40)
标签:

脂砚斋

批者

《红楼梦》

稿本

曹雪芹

分类: 文韵习习

                脂砚斋是杜芷芳和曹雪芹的合名!

——木头崔《红楼梦》“脂砚斋”姓名考

 

    研读《红楼梦》,不可不知脂砚斋。那么脂砚斋究竟何人?各路名家经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史湘云说;叔父说;堂兄弟说。

    2009年的一天,木头崔和朋友聊起红楼,忽然突发奇想:“脂砚斋”似乎是两个人,应该是曹雪芹和一个红颜知己的合名。“脂”是女性的一方,“砚”是男性的一方,“斋”是合作一家的意思。这是猜想,不知道对不对?于是便参考一些既定论据,展开分析:


(一)由既定成说“史湘云的人物原型是脂砚斋”推断出“史湘云的人物原型即‘脂’”

    《红楼梦》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身世和感情的寄托所在,书中的好多故事情节都可以找到原型。所以,凡参与各种形式的创作者都视其为生命,甚为用心,但从评点的内容和风格观察,脂评体现出男性和女性两种特征,最好的解释就是脂、砚二人合评。

女性味评点:

    脂评甲戌本第一回上有两条颇似“临终绝笔”的批语,写在作者所题“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的眉端:“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瘌头和尚何!”

   回: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甲戌侧批: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过来人”体现原型之意。而女子爱哭也自是天性。

 

男人味评点:

    脂批中有不少牵涉到全书结构和寓意的特点,除作者外别人是不可能批出的。例如:开篇讲到青埂峰下顽石时,就有一系列脂批,表明青埂实为“情根”,“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高十二丈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三万六千五百块照应周天之数”,这种类似的比喻是只有作者才有可能加上去的。

    红楼处处设迷,脂批处处揭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是作者在唱双簧戏!

    提到庚辰本,庚辰本二十一回的回前批语更值得注意: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在这里批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失其姓氏”的读者题诗。按照一般思路,既然批者很欣赏此诗,继而就会希望了解作这首诗的人,对诗大加介绍,而对其人却声称忘却了姓名,难免让人怀疑此诗是作者(批者)的迷惑之笔。

    鉴于影射政治和艺术创新的某些关系,主创者曹雪芹连用迷惑笔法,使读者深感其妙的同时不得其解。而一部《红楼梦》如果仅仅是因为隐笔手法的大量出现而让后人不得破解,书中的真趣还是要大打折扣,曹雪芹于是想到自解红楼。司马迁写史,蒲松龄写鬼故事,通常在末篇辅以简洁感言,于是曹雪芹仿而作之,推陈出新,是为脂砚斋评点之组成,成红楼一书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另一部分脂砚斋评点则兼具多重意义,一为通融全书,作注细节之需要,一为寄情托爱,缅怀亡人之凭借。这一部分的脂评该是多次回评,寄情于雪芹生前与死后。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认定史湘云的人物原型是脂砚斋。他还是把脂砚斋当作一个人看待的。而脂砚斋的评点文风兼具男女特点最确切的理由就是两人合评。既然脂砚斋是两个人,那么,由既定成说“史湘云的人物原型是脂砚斋”推断出“史湘云的人物原型是‘脂’”,脂其实就是史湘云。

 

(二)曹雪芹的续弦夫人是杜芷芳

     几年前,北京一位张姓工人家里曾发现一对旧书箱,那上面不仅有“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及“题芹溪处士句”,而且书箱背面还有端庄凝重的章草写着:

 

    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

    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

    芳卿自绘偏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一

    芳即自绘编锦绞样草图稿本之二

    芳卿自绘织锦纹样草图稿本

 

    据披露,除以上提及的内容外,这对书箱上还刻有恭贺新婚的吉庆词、“拙笔写兰”等字画。另外还有一首七言悼亡诗。经过一番鉴定、考证之后,认为这是“二百年来的一次重大发现”。那五行题签是“曹雪芹笔迹”,一首七言悼亡诗则是“曹雪芹夫人的墨迹”。论者的结论:芳卿就是曹雪芹在南京续弦的妻子。

    吴恩裕先生考证出史湘云原型就是曹雪芹后来的续弦夫人杜芷芳,并有相关人士做出以下推理性描述:

    乾隆二十五年间(1760年)曹雪芹从北京西郊独身一人去江南,在江南不仅重温了旧梦而且找到了梦中人。她就是新妇杜芷芳,1760年三月初三他们喜结秦晋之好,随后杜芷芳跟丈夫一起回了北京,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三年后1764年春节因饮酒过度一代大师曹雪芹溘然长逝,曹雪芹一去杜芷芳是极其悲痛的,她整理着亡人的遗物,睹物思情,凄然命笔,在她们结婚用的红木箱里层留下了哀悼的诗句:

 

    不怨糟糠怨杜康,乩诼玄羊重克伤。睹物思情理陈箧,停君待敛鬻嫁裳。织锦意深苏女,读书才浅愧班攘。谁知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

 

    诗的大意是:


   
你我恩爱不计贫寒,谁料想竟是烧酒将我们夫妻拆散。似乎是命中注定我们要分手在玄羊之年,(1764年是未年),看见你的旧物引起我哀伤的回想,为了安葬你我不惜卖掉了嫁妆......我定要学那替哥哥班固续写《汉书》的才女班昭,完成你未竟的事业,怎料想你生前的戏言竟会应验?!

 

    借助既有论据,体会遗文所含的意思,木头崔更加确信了自己的感觉:帮助曹雪芹成就《红楼梦》全书的,杜芷芳是第一功臣!但是,据(一)所述,参与评点的“脂砚斋”应为两个人,“砚”字拆开为“石见”,即指石头见闻,所以另一个评者便是曹雪芹自己。“脂”就是杜芷芳,“砚”就是曹雪芹。“脂”在参与编校评点《红楼梦》一书上用力最深,至于是否续书,以及续书结果如何,不在今日讨论当中,但可以明确一点,杜芷芳应该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脂砚斋。

 

(三)脂砚斋是杜芷芳与曹雪芹的合名,同时也是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合名

    以曹雪芹对文字隐喻的才艺表现力,是大大的会在自己和知己爱人的名号方面及《红楼梦》主人公的名号方面大做文章的。而《红楼梦》当中的贾宝玉与史湘云正是套用了雪芹自己和杜芷芳这两个人物原型。如果我们细心留意的话,可以从曹雪芹的写作心理和隐喻艺术出发,可以找到一些揭开“脂砚斋”之谜的突破口:

   -贾宝玉-曹雪芹

    文房四宝之一,而贾宝玉名字当中有个“宝”字,暗合。

    砚与玉均由石出,与《石头记》书意暗含。贾宝玉即是青峰边上的石头,曹雪芹也是石头。

   “砚”的右半部是“见”,”贾“的下半部是“贝”,字形关联,且与“玉”意通,绝非巧合。 

   -史湘云-杜芷芳

    脂与史、杜谐音。“脂”与“湘”形似。

    芷通芝,是一种香草,芳若芝兰,谷梦云致。湘云,即远水飞云,动感轻灵。均是空灵脱俗之物,略合史湘云与杜芷芳之品性。

    史湘云的故乡为金陵,即今南京,与杜芷芳一致。

 

    芷,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

    芹,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天开白色花,茎叶可以吃。亦名“水芹”,古名“楚葵”。又有一种旱芹,有特殊的香气,俗名“药芹”。

    从色相上讲,芷、芹、云、玉均属白色。而曹雪芹自名“雪芹”可见对天然之白色情有独衷,应该蕴含着自己对人生梦幻的深刻体悟。

    从贾宝玉与曹雪芹的字形字意关系看,又有着一种天然的关联。

    曹雪芹原名曹霑,又名芹圃、芹溪,从字形结构或字义上看,与“芷芳”两字相比,除了草字因缘外还有很多语意相通之处。

    “脂砚斋”中的“脂”字,其实并非“胭脂”之意。以曹雪芹及唱和共随者的学识,给自己起名决不会取浓艳之意。据《抱朴子·仙药卷》记载,有一种植物叫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芝”同“芷”,即,玉脂芷。这种解释将“脂”、“玉”、“芷”联系了起来,更加佐证了曹雪芹与杜芷芳的关系(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关系)。

    “脂砚斋”中“斋”的意思,我倾向于理解为书房。脂、砚二人是书心相通的红颜知己或爱人。这就进一步证实,两人很可能就是曹本人和新妇杜芷芳。

 

 

    曹雪芹笔下的文字意象中,关于仙草、雪、药、石、玉、幽谷、白花等,比比皆是,甚至于道家空无思想,缕缕浸透,将包括杜芷芳在内的几个红颜知己的深情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意象的物景,正所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历来红学论者都倾向于脂砚斋就是书中的史湘云。经过我以上研究分析,木头崔大胆判断,脂砚斋就是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合名,也是现实当中曹雪芹和杜芷芳的合名,这不但有确实的依据,而且有缜密的分析,使得《红楼梦》作者的种种疑点顿时薄雾见晴天(前八十回主创仍为曹雪芹,脂评是曹杜二人合作,以杜评点居多。曹生前死后,杜都参与整理文稿,进行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