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子陵
秦子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476
  • 关注人气:7,0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2008-05-22 10:46:53)
标签:

堰塞湖

北川

汶川地震

灾区

安全隐患

杂谈

分类: 公共视听频道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卫星实拍北川县境内堰塞湖地形图

 

 

盯紧堰塞湖,排除安全隐患,避免次灾发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北川部分地区被堰塞湖水淹没,地震形成了大面积堰塞湖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33处堰塞湖危险地带。

 

    堰塞湖,包括子陵在内,很多中国老百姓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持续关注中,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概念,从新闻上,我们知道这个堰塞湖随时可能造成险情,北川县境内的几处堰塞湖已经造成了局部地区浸水,所幸灾民和救援人员紧急撤离,目前,由于当地天气情况较好,尚没有造成灾害,那么,堰塞湖究竟是什么呢?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次地震灾区平武县平通镇所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必须强调说明的是,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发生,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也就是说,不止因为余震,即便是在地震灾害结束之后,堰塞湖依然存在其威胁性。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高出水位已经淹没部分农田房屋

 

    次灾堰塞湖溃决的危险性实例

 

    上世纪的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迭溪发生7.5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0度,迭溪镇毁于一旦。和本次汶川地震的情形一样,迭溪地震伴随巨大山崩,银瓶崖、大桥、迭溪三处崩下之岩石将岷江堵塞。地震发生11天后,高山峡谷中出现一片平湖。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达25里,当时最宽之处约4里,称为大海子。大震后第45天,即1933年10月9日下午7时许,因强余震触发,堰塞湖溃决。积水倾湖涌出,引起岸边陡峭崖壁猛烈垮塌,洪水怒涛汹涌,长驱直下,乱石飞崩,尘雾障天。迭溪地震,主灾地震造成近7000人死亡,而次生灾害堰塞湖溃决,使两万人丧生。

 

    由此可见,由堰塞湖带来的威胁是必须要引起灾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除去随时监控水位,及时转移之外,还希望水利专家们经过勘测以后,对堰塞湖进行疏导等工作,通过定点爆破等各种方式,排除堰塞湖的危险性,彻底去处堰塞湖安全隐患。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平武县平通镇堰塞湖一支疏导水流

 

 

    目前,水利地质技术人员已开始实时监控水位。

 

    所幸,目前国家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组成了抗震救灾水利部,认为地震所形成的33座堰塞湖目前暂无危险。并组织了“敢死队”,对每一个堰塞湖实施24小时监测,一旦出现发生溃坝的征兆,将立即发出预警,并及时疏散群众。下图为我军王牌直升机部队单轮强降北川堰塞湖,紧急运送水利地质技术队实地监测水位上涨危情。

 

秦子陵

2008.5.22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堰塞湖——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英勇的水利技术人员乘直升机踏上堰塞湖中的塌方无名土堆

 

 

大家一起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建言中来,为灾民重建家园出谋划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