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神论有神论泛神论 |
分类: 生活随笔 |
记得去年7月在上海,莫康孙(Tomaz)先生请我们吃麻辣小龙虾时,我问Tomaz近日正在读何书?Tomaz说他正在看一本厚厚的《中国人德行》,此书是一本很好的消费者洞悉的书。于是,回京后,我也抱着对此书的毕恭毕敬的心情,从当当网上定得。但直到今天,才有个完整的时间将此书通读完。
比较敬佩的是,此书乃100多年前,由一位深谙中国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名为A·H·Smith的老外写的被鲁迅先生力荐为“立存此照”的经典书籍。其中,列举了中华民族的若干劣根性:面子、繁文缛节、缺乏时间观念、误解欺瞒的才能、互相猜疑、缺乏信、麻木不仁、缺乏公共精神等,当然书中也非常公平公正的列举了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如节俭、勤劳、孝心等。对于我本人而言,对此类研究中国人品性的书籍(含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非但没有半点抵触,却是细细品读,痛定思痛。
书内有关中国宗教信仰的相关讨论的一章,让我茅开顿塞、豁然开朗。因为我本人对神秘的宗教甚感兴趣,尽管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宗教信仰空白的人。记得自己大学毕业时的论文题目还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总是听得国人或他人说中国是个非常奇怪的,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我对此结论始终不敢盲目苟同。因为中国确实有很多众生膜拜的土生土长的神化人物(如老天爷、关公、财神爷、菩萨、如来佛等等等等,当然菩萨、如来佛严格说来是外国人),甚至还有各种动物图腾崇拜,所以,自己无从解释国内为何是一个有着众神的无神论的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今天看完Smith先生一书后,似乎得到了答案。
笔者经过种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崇拜众神,却又忽视众神,这种“尊敬的忽视”是中国对自己无数不相容的众神众神所采取的最明智的态度。因为孔子曾建议“敬众神,而远之”。在中国多神论和无神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而许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却认为两者都正确,并丝毫不感到有什么矛盾之处。本性上对最深奥的宗教真理的绝对淡漠是中国人的特性。
另外,在中国的神化世界里,可以说有着一个较为奇怪的现象。中国敬仰诸神,但是并没有将神的世界用国人天生有条理的能将官位划分为九品不等的本能将众神等级进行划分。在中国,神的世界中,神的权威大小是不固定的,地位也是不确定的,各种寺庙陈列的众神像也是顺序不一的。这种较为混乱的众神等级,如果展现到当今人的世界,其实也是一种长期的无政府状态。
最后,不得不强调和感叹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的特点,这同样体现在了中国的宗教发展上:佛教吞并了道教,道教吞并了儒教,而最后儒教又把佛教和道教一同吞并,形成了“三教同源”。
前一篇:我的快乐“狗仔”生活
后一篇:说哪算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