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好联雅续趣评
不懂书法,每凭感觉选佳作。不知何时何地,看到一副楹联。一见钟情,收录在“脑”。又不甘自赏,总想再说几句,拖拖拉拉,直到今天整理电脑众多下载的资料,才又拣起来。联曰:
爱竹不除当路笋,伐薪常护带果枝。
意思是关爱成长中的新生事物,即使有问题,也要扶持和照顾。是讲处事的灵活性的。
书家李承霖,我上百度搜索:“李承霖,字雨人,一字仰严,号果亭,(1808年-891年),享年84岁。李承霖于道光十九年(1839)秋乡试,举经魁(中举第一名称解元,前五名统称举经魁),翌年春的庚子恩科(国家因庆典而增加的一次科考称恩科)中,被道光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
原来是状元公的杰作。可惜撰句人落款中有一字我不认识,也就降低了味道(如有书家帮我辨识,不胜感激),但却激起了追求真相的兴趣。再查百度,却引出不同的下联:
爱竹不除当路笋,惜花留得碍人枝
爱竹不除当路笋,惜花留得拂面枝
很显然这两个对句,都不如状元公的对句好。
为什么状元公不肯照写成句,而要别出心裁呢?
“伐薪”对“爱竹”,比“惜花”好。我的想法:“爱”、“惜”同义,有合掌之嫌,而“伐”与之相反。再说“伐薪”为人们生活实践,而“爱竹”、“惜花”皆心理活动。
再者,“竹”和作为“木”的一个部分“花”(与根、枝、叶、果)不在同一个档次,可能也是对仗时要考虑的。
“不除”和“留得”两者结构不同。“不除”是偏正结构,而“留得”是后补结构。当然“留”和“除”是可以错综对的,但是“不”和“得”词性不同,也难以成对。显然,用“常护”来对“不除”可谓工对。
至于“拂面”,更不可取,因为“面”是仄声,而这里要平声字。
状元公毕竟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