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有效的课堂导入
(2012-04-18 22:40:08)
标签:
少儿课堂教学进行新课教学内容教育 |
分类: 通用技术 |
读书笔记:有效的课堂导入
四川省绵竹中学
一、什么是课堂导入
1、不同学者对课堂导入的看法: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
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特级教师于漪“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
2、课堂导入的相关概念
课堂导入(introduction)是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示之道途”,亦即“引路”之意;入,进入学习之门;导入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门径的意思。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
导入语 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它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提高他们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很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导入技能 是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课堂导入的基本过程
(一)集中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任何必理过程的发生和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伴随。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入课堂教学,首先就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导入新课的第一步,也是继续导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引起兴趣是导入的重要一环。
(三)激发思维
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要通过问题、情境、矛盾或现象等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和活跃起来,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这是导入的关键,也是导入的难点,故此可称为导入的中心环节。
(四)明确目的
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使其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五)进入学习
此时,学生各方面都已做好准备,而且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教师趁此时机,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一个完整的导入过程由以上五方面构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不能机械照搬。有时这五步界限并不明显,甚至互相交融,有时导入并不需要这样完整的五步,因此在导入过程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恰当、合理、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识得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堂导入方法
导入的方法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有:
图片比较直观、形象,所以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合适的图片进行导入,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情景剧导入 情景剧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参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进而能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 (3)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在缺少图片等其他形象直观材料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让学生搜集,由一至两名学生来讲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应用式导入 教材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能使学生明确到这一点,则对新课的学习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5)音乐导入 音乐导入是指教师利用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并且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歌曲进行导入。 (6)关联式导入 指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引入新课的导言。以旧引新是最基本的关联形式。这是一种从已有知识入手,由已知引向未知的导入方法。 (7)经验导入 所谓经验导入,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提问、讲解,以期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联系,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技能。这种方法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8)引趣式导入 指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谜语、诗歇以及富有趣味的特殊修辞手段等引入新课的导言。运用引趣式,必须注意从课文实际出发,紧扣课题,不能单为有趣而有趣更不能搞低级趣味。 (9)描绘式导入 指用形象化的手段描述客观事物或情境以引入新课的导言。 (10)激情式导入 指运用抒情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入新课的导言。这类导言适宜于本身情感色彩比较浓郁的课文,多运用情感鲜明的词语,常用感叹、排比、没问、呼告、拟人、夸张等句式和辞格。 (11)概括式导入 指以概述性的语言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背景等以引入新课的导言。 (12)实验导入 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手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分析思考、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新课题所要阐述的结论。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3)直观导入 这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看影视片段或幻灯片等活动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从一幅图或一件实物导入,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识的思维路线,易激起兴趣和学习动机,效果十分理想。 ① 实物导入。 ② 幻灯导入。 在使用直观型导入法时教师要注意: 第一点:实验、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电视等内容应与新课题有密切的联系,切忌哗众取宠、不着边际的故弄玄虚,防止冲淡主题内容的过分焙耀。 第二点:在直观演示中,教师应有导引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思维,为学习新课题做好准备。 (14)诗文导入 这是指利用相关诗词、历史资料、历史小说以及历史评论文字等,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式。 (15)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就是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揭开新知识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探索中完成学习目标。 游戏导入在形式上以完善“游戏”为动力,通过游戏的不断完善,让学生完成学习目的,认识编程理念,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游戏导入要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 三、课堂导入的作用: |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酣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等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设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导入有以下几个作用
1、安定学习情绪
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渡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敏的教师善于运用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丰富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调控课堂,活跃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发挥课堂导入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学生注意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吸引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上课,教师的讲课才能句句入耳,点点入地,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精彩的导入会促使学生进入一种有趣的学习状态中。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把注意力专注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上,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接受新知的强烈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应设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另外,教师如果在表情、语态上再做渲染,并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学生就会很愉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4、明确教学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师有无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导课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5、启迪学生思维
课堂导入是启动学生思维的第一站,富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有重点地导入新课,能迅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诱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掌握新知,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尽快把握思维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开动思维器官,积极思考,探微知幽。
6、联结新旧知识
课堂导入是沟通“旧知”与“新知”的媒介。各科教材都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章与章、课与课之间,或者说旧知与新知之间,往往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中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承上启下,而这一点主要是由课堂导入来实现的。教师由旧入新的导人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7、沟通师生情感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接通师生信息的电键。课堂导入是师生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声情并茂的导入往往会博得学生的好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取得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通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对你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为教与学的有效配合奠定基础。朴实亲切的导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
8、确定全课基调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由课堂导入所奠定的基调将直接显示:①内容的定旨。概括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明确目的要求。②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初步接触情绪感染,为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作出准备和酝酿。③语调的定格。导入语能确立全课的基本语调,课堂讲授是解说还是抒情,是奋进还是纤弱,是辩驳还是说明,是绚丽还是朴素,以怎样的基调为全课定音,这就要看导入语的表达和组织。只有实现了内容定旨、情感定调、语调定格,课堂导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个课堂教学才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课堂导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则
1、运用导入方式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短。 即教师在导入时的语言要做到简短、明白、易懂,以生动有力、简洁明快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新。 即导入的语言要有新意,形式新颖,但也不能过分夸张,更不能为吸引学生而猎奇,或者收集一些庸俗的东西去迎合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理。
(3)精。 即语言精练、讲解精彩,能抓住关键。切忌拖泥带水、词不达意、吞吞吐吐。
(4)平。 即教师在导入时的知识坡度不宜太大,由已知到未知的知识点(联系点)要讲准,最好都在一水平上。这样易使学生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转移。
(5)熟。 即运用的导入方式,语言、动作的衔接、配合要舒展自如、运用熟练。特别在运用演示操作类导入时,一定要在课前进行预演,以避免课堂上出现演示操作不当、衔接不自如的现象。
(6)准。 即新旧知识衔接点要找准,语言要用准,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
(7)快。 即课堂教学要向时间要质量、要效益。因此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3分钟为宜,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以便有充足的时间释疑、解疑。
2、课堂导入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忌重知轻能。不能只考虑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而对意志因素、能力因素有所忽视。
(2)忌冗长拖沓。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导入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而不是教学内容的讲述,所以导入设计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
(3)忌平淡刻板。课堂导入,应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因为平谈刻板,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忌牵强附会。导入的宗旨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不能为导入而导入,更不能在导人中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忌演独角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应设法通过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师生的感情在上课之始就得到交融,千万不能只管自己在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情绪。
(6)忌低级趣昧。课堂导人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其思想性,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新课程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老师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而且还是学生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接受美的熏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尽量符合下列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导入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土,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要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花哨”。
(2)启发性原则
导人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用例应“当其时”、“适其时”。
(3)关联性原则
导入要具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方法要服从于内容,导入语要与新课内容相匹配,尽量避免大而无当,海阎天空。
(4)艺术性原则
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有一定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让人倾心向往,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识的兴趣。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炽烈的感情。要注意锤炼“口语”,重视涵蓄感情,一走上课堂就能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