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车日 不该引起汽车恐慌

(2007-09-18 22:03:06)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汽车/试驾

谈天说地

汽车

生活

无车日

    来,由北京为迎接奥运而进行的“限车行动”(分单双号限行),进而引发的在全国108个城市中开展的“无车日”活动,引发了大家对于汽车的高度关注,人们一方面在享受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带来便捷、快速的同时,也为日益严重的汽车社会问题担忧。为何一个看似平常的一个措施会引起如此的反响?博者分析,这里大致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们对于健康等切身利益的关切,借助于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反映;另一个是整个国家包括政府和社会对于快速到来的汽车社会准备不足,由此而引发对于汽车的恐慌。

    的确,汽车社会来的真的有点快!上世纪80-90年代,汽车尤其轿车还是少数人的奢侈品,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554万辆,其中私车保有量为82万辆,占14.8%。这82万辆私人汽车中,58万辆是载货车,只有24万辆是载客汽车。私人客车中,相当数量是微型面包车,真正的私人轿车寥寥无几。然而就在这个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许多家庭都拥有了自家的轿车,尤其是近3年来,这个速度更是惊人。统计资料表明,私人汽车在2003年底时候是1219,到了2006年底私人汽车为2000多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3800万辆的60 %。这就是说私人汽车社会保有量从少量到1000万辆,前后用了2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前后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足见这个变化的迅猛!这个快速变化标志着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进入汽车社会的门槛。

    我国汽车生产消费的高速发展是客观必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汽车人均水平过低。2006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为0.026辆,远远低于全球平均为人均的0.15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差距更大,差距就是空间。另一方面,按照国际上汽车消费规律,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前后是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的时间点,届时将有近1亿中国人可以享用自己的家庭轿车。

    不容否认,汽车社会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总是与之相生相伴的。大多数国家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些问题。但这并等于说,在解决汽车社会问题上企业和政府就无所作为,更不要因噎废食。

    确实要对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按照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综合处理环境、能源、道路(土地)等资源关系,确定国家汽车工业战略。第二,要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在用、在产汽车的排放、油耗、燃油品质等问题,在使用环节强化对于新车的排放和能耗标准,提高门槛,推动企业改进技术。第三,加强对于汽车的使用管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第四,要提高交通设施配套水平,对于老城区采用诸如地下停车、立体停车等措施,对于新建居民生活区严格执行停车位配套等,从源头上治理汽车普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只要措施到位,我们大可不必担忧,因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汽车社会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它都会到来的,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必然、不可逆转的产物。

请您支持无车日 <wbr>不该引起汽车恐慌,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