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1,489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229.从淝水之战谈“见可而进”

(2017-07-06 05:08:47)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四十七】战时:公元383年;战址:淝水(今安徽寿县南);战况:东晋军以弱胜强打败前秦军;兵法:见可而进

读文摘记

原文: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却少,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阵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及仪服、器械、军资、珍宝、畜产,不可胜计。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资治通鉴》第105卷)

 

读古事229.从淝水之战谈“见可而进”

译文: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部署军队紧逼淝水,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稍后退,让晋朝的军队能够渡河,来决定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吗?”前秦诸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须带领士兵稍稍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撤。前秦的军队一后退,就不可再停止。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苻融驰马巡视军阵,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前秦的军队于是崩溃了。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亡的人,遮蔽山野堵塞河川。逃跑的人听到风声鹤鸣,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来到,白天黑夜都不停止歇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残废的人十有七、八。当初,前秦的军队白天稍稍后撤时,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呼:“秦军失败了!”士兵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朱序乘机与张天赐、徐元喜都来投晋。缴获了前秦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和仪服、器械、军资、珍宝、畜产,无法统计。又攻取了寿阳,抓获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读后随笔

[史海拾战例]

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前秦以优势兵力直逼淝水(今安徽寿县南)河畔布阵,东晋以弱势兵力被阻隔在淝水对岸无法渡水。在秦强晋弱的形势下,东晋军苦苦寻找有利于己的战机,他们派使者对秦将说,如果你们能稍稍往后退退,晋军可以渡河与之决定胜负。前秦王苻坚以骄横轻敌的态度,认为后撤一步无关大局,便命令前秦军稍往后撤一步,原本想借机消灭东晋军,不料前秦军一退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东晋军队看到形势发生有利于己的逆转,敌军出现可攻破的间隙,于是士气高昂地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秦兵听说晋兵来了,惊恐万状,狂奔乱逃,前秦军大败。

[战例析兵法]

秦晋淝水之战,由于前秦王苻坚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东晋军留下了一个可进的机会,致使自己大败。两军对垒,不可轻易后退,否则,会使军心大乱,止不甚止。东晋军看到了苻坚骄傲懈怠的弱点,以智激敌,诱其自乱,便得到了“引兵渡水”作战的机会。晋军一过河,士气更加旺盛,而秦军听说晋军过河,乱作一团,溃败不止。结果是,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秦军骄兵必败、自乱而溃。不难看出,东晋军的高明之处在于,巧施小计,乘隙掩杀;兵法上叫作“见可而进”。

读古事229.从淝水之战谈“见可而进”

古史中有“见可而进”的说法。《左传·宣公十二年》中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看到形势有利,可以打就主动进攻;看到形势不利,不可以打就主动撤退。《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敌人开阖,必亟入之。”意思是说,敌方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百战奇略·进战》上说:“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宜速进兵以攻之。”意思是,和敌人作战时,如果判明有可以战胜敌人的条件,就应当迅速进攻敌人。

“见可而进”,就是见机而上。在战场上,敌人的失误,合乎我利用的叫“机”;表现于敌方自身失误的则为“隙”。因此,“见可而进”,重在捕捉战机,善于乘敌之“隙”为我之“机”。作为一个身在战场、面对战机的人,就应该不失良机,见可而进。像秦晋淝水之战中的前秦王符坚那样自傲、轻敌,不仅得不到战机,反而会给对手留下可乘之隙。

[兵法谈今用]

在今后的作战中,“见可而进”的关键仍然在“可”。作为军事指挥者,一旦把握了“可”之后,就应该及时果断地跟进。因为现代信息化战场更是瞬息万变,往往“可”的出现更加短暂,如若不跟进,则会坐失良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可进”权。从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伊拉克战争中,就看到这一点。战争一开始,几支美英机械化部队能迅速突破科伊边境,向北直插伊拉克腹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已看到了空隙,捕捉到了战机。伊拉克放弃开阔地带,集中防守人口密集区,试图通过近战、巷战与联军对抗。因此,根本没有在南部广阔沙漠地带部署重兵。这样一来,就为美英联军快速北上提供了“可进”条件。

任何时候的“见可而进”,都不应该是主观的。可进与不可进,以客观许可为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可进的必要;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有哪些有利条件、必要条件及限制性条件;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如果不作这样的分析,只凭主观想象,或者把本来不可进的臆断为可进,就会酿成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实施的荷兰战役中的空降作战,是当时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战役目的是夺取通向阿纳姆地区的重要桥梁,保障盟军进抵阿纳姆,在下莱茵河北岸占领登陆场,为尔后进攻创造条件。参加空降作战的有美国空降兵第82师和第101师,英国第1空降师,波兰第一伞兵旅。美国第9运输机指挥部和英国第38、第46航空大队担任空中运输任务,共有C47型运输机1700架,滑翔机400架。1944916日夜,开始航空火力准备,轰炸德国军事目标和预备队,17日上午伞降、机降第1梯队,18日运送第2梯队。在战役中利用伞降、滑翔机、运输机机降共3.5万人左右,空运火炮568门、车辆1972辆、物资5230吨。由于英、美盟军对情况掌握不准,把不可能当成可能,又加上缺少近距空中支持和泄密等原因,在10天的战斗中,空降兵伤亡1.47万人,未能攻占莱茵河上的桥梁,是一次不成功的空降作战。

当然,“见可而进”并不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地讲,“可”与“不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可以化“不可”为“可”,化被动为主动。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战例。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开始时以色列军队处于无“机”可寻的极端被动地位。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大量收集情报,捕捉战机。当侦知埃军主力东渡,造成苏伊士运河西部地区空虚时,便组织指挥以军乘机快速穿插到埃军后方,切断埃军通路,合围苏伊士城,取得了突破性战果,从而迅速遏制危机,扭转战局,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我空军部队充分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想办法,化不可为可,曾经在雷州半岛上空击落了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1964111512时许,美军一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高度176万米,时速786千米,入侵中国广东雷州半岛上空。我空军航空兵第1师中队长徐开通,驾驶歼-6型飞机起飞拦截,1222分,在地面指挥引导下,采取跃升攻击方法,从目标后下方进入攻击,距离400米至230米连续开炮3次,将美高空侦察机击落,开创了我军击落美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先例。(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