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与简”话题作文(1)

(2008-05-30 18:55: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春三月,花繁似锦;清秋之木,去繁就简。

写文章,用繁笔穷形尽相,酣畅淋漓;用简笔则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人际交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则为“简”。

……

可见,自然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之分,请以 繁与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看清文题类型:

1.材料

高考作文类型:2.话题

3.命题

4.边缘作文【看图作文、后话题作文如湖北省2006年高考作文“三”】

话题作文又分为三类:

A.判断型:作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文章的主旨。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01年高考题);学会放弃,培植善念;

B概念型:话题就是一个概念。如:诚信(2002年高考题);沟通;突破;突围等

审题:1.理解概念内涵,准确把握立意方向。如“沟通”话题就要理清“沟通”“倾诉”“交流”三词的区别;再如突破与突围。 2.缩小范围,不能泛泛而论,要学会化大为小,  将口子开小一点。3.确定格式

C关系型 :主要有两类关系:

               1.相对。大与小、简与繁。如苹果与其它水果的比较大,但是和南瓜比起一是并列关系:        来又很小;老师的工作跟上班族相比很繁,但与学生相比很简。

故是相对的。

2.相反。如坚持与放弃、生与死等。二者构思不同

二是偏正关系:二者或三者关系即中心或主旨,可复杂化,还原成因果、条件或者假设关系。(如:03年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因为感情亲或疏所以事物的认知有影响。)

并列关系的话题怎么写?要注意内容上要并重,不能舍此就彼,厚此薄彼,可以略有倾斜,既可肯定双方(同一对象);又可肯定一方,否定一方。如人在事业上坚持,名利上放弃(不同对象,事业、名利是不同事物)。

拟定文题:

1、繁与简的真谛

2、繁琐的光阴,简单的回忆

3、繁之思想,简之心灵

4、人生之道,一繁一简

5、繁与简,共创美丽人生

6、世界因为繁与简而美丽

7、繁与简的双重奏

8、简出于繁而胜于繁

9、繁并简约着

10、繁荣后的简约(繁荣背后的简单)

11、燕瘦环肥,各有千秋

12、繁与简,共同撑起艺术的华美大厦。

13、无论繁与简,生活皆精彩

二、确定论点角度(同学们的作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亦繁亦简,各尽其妙(不同事物)并重

2.繁简互补,相得益彰(同一事物)并重

3.化繁为简,成就精彩 如科学上的发现,牛顿

4.去繁就简,展现本真 (去掉,选择)为什么要去繁,怎么去繁?为什么要就简,怎么就简?论述要并重。

这四种情况到底写哪个好?

这就涉及到一个方向问题。说到方向,以前我们说有两个方面:1.符合话题2.适合自己。方便自己写第一二个好写,第三个不好写,如:跳水,高考选最有把握的,最稳妥的写。高考目标120

三、具体内容指向

生活的角度(无论繁与简,生活皆精彩); 美的角度(繁与简共同撑起了艺术天空);文学(诗词的简约,小说故事的繁,《红楼梦》的繁简相生);高三,把握繁与简;人生;智慧;成功;知识等。

不能泛谈。一定要化简。比如不能说“突破,成就精彩人生”“突围,成就精彩人生”“培植善念,成就精彩人生”,不要动不动就大谈人生什么的。要深层挖掘,例如:“欢欣与苦恼”我可以说生活的欢欣与苦恼——高中生活的欢欣与苦恼——高三生活的欢欣与苦恼——高中语文学习的欢欣与苦恼——作文的欢欣与苦恼。越小越具体,越好驾驭,写这个题也是一样,要把繁与简放在一个具体内容载体里,要把话题放到具体的指向中。

四、选择思路结构。

我曾经告诉过同学们,反论点展开法有它的局限性。一是容易重心不稳,二是在关系型话题中不适合谈清关系。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受限。

1.分论点结构。不适合化繁就简,——,内涵,条件,意义,那二者关系在哪里?危险,易犯错误:重心不稳,不适合

2.  正反对比结构。相对与这个话题也不太适合。

3.  变式并列结构。例如思路一二四

结构选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成败。因此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能偷工减料。

五、准确规范例证。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论据的重要性。事实论据的要求:

1.选择事例的原则:准确 典型 新鲜(感动中国人物)。举例的方法:典例、凡例。

2.叙述的原则:对应 直接 如无论繁与简,生活皆精彩。抓关键词 繁忙 精彩 (对应)直接叙述。不能像这样说:因为繁,李时珍终著医学奇书《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怎么“繁”的?他又成就了什么精彩?要直接对应着叙述分析。再比如“修剪自己”,有人就说:“孔子修剪自己,成为一代圣人。”这些都不行。

3.分析。核心方法 因果法 揭示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分析的方法:①对应分析 ②概括分析(普遍意义,深度)

六、名家引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