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与我
(2010-03-24 20:34:17)
标签:
杂谈 |
说起来我跟谷歌还是颇有渊源的,上个世纪90年代未在谷歌刚成立的时候,我曾给它递过简历,可惜人家没看上我悉尼大学的双学位头衔。由于当年给我的回绝信上印着很鲜艳的谷歌LOGO,所以自此我对谷歌的这个名字就情有独钟,并一直坚持使用着它的TOOLBAR功能。而且我把它还进一步发展成了我的专用<菜谱>,<成语字库>,<世界地图>,<历史教科书>和<双向的翻译字典>。久而久之谷歌就成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搭档。当然这里要强调一下谷歌的搜索结果绝大部份还是来自百度和天涯的论坛。
这次谷歌退出中国事件,我一直很是关注,毕竞关系到我的“民生”问题。发展到现在,谷歌的网页基本已经是处放弥留状态了,就差一囗气就要“被”黑屏啦,每天看着它挂在那也是怪可怜的。
不过有内部的朋友跟我说,其实大家目前所看见的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内里更深层的博弈我们是不可能了解到的。说到底哪个国家对互联网的信息没有过滤啊?只是民众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而已。好在中国政府现在也有个30年的保密期,假如大家到了2040年还记得或关心这桩事的话,到时不妨再回过头来再八卦一下当年的“内参”。
前几天有人问起我这只伪海龟(我的真正身份应该是在国内混饭吃的爱国华侨)是如何适应中国的这个大环境的。我很仔细的想了想,然后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答案:其实不论是外企也好,海龟也罢,我觉得首先是要让身边的人接受你,认可你。假如大家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对立面上,反而连一丁点的小事都会弄的很僵,这样大家就没法长期合作了。假如能让大家感觉到,由於外来团队和技术的加入,使到他们更强大了,这样大家才能齐心合力地把事情去干好。
有几个国外大牌的高尔夫球场设计师,到了中国就会对投资方指指点点的,结果项目都还没做完就被请回家了。反而像尼克努斯的人,他们在很大情度上愿意去聆听业主的诉求,然后再通过他们自已的专业眼光和技能把事情做好,我们丽宫球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另外像这次澳洲的力拓事件,做为一个力拓的小小小股东,我真是替力拓觉得有点冤,毕竞这样的利益输送在中国比比皆是,天天都在发生。为何一把外国人卷进来,这事情就要弄大呢?
所以随着中国日渐的强大(好像已经很强大了),要怎麽跟这些外国友人(商人)打交道也是很多海内外企业必修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