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苦二十六年 (PART ONE)

(2006-06-16 23:42:31)

在电脑里翻找旧文件的时候,偶然发现艾柯去年写的一篇有关我师傅的文章。也是这篇文章让我第一次见到小艾的妈。虽然当时和事后我对她当天的到访一点印像都没有。为什麽会这样,我事后深刻的反思了,只有2个可能;

1, 那天我的美女自动搜索雷达坏了 or

2, 她不是在被搜索的范围里,因为我的雷达搜索高度是1米6以上。

 

而且更让我汗颜的是,10天后在另一个场合我碰到了"老马",我还不知道她和他居然就是同一个人,而且她就是那个在上海旭宝,中国公开赛上都赫赫有名的Echo姐姐。  不说下去了,否则又要挨揍了....

 

 

转载: 艾柯,高尔夫大师 2005年12月

 

这是林柏殳投身高尔夫的第26年,比内地高尔夫历史整整多出五年。结束采访的这个晚上,林柏殳要去CBD给所有的干部讲课,下个星期,给鸿华讲。26年高尔夫球会管理给了他很多想法,他说,如果可能的话,退休之后他想写一本书,把26年的往事和那些他用成功或者失败换回来的经验都写在里面,让将来的新人们能够少走一点弯路。

 

 

艰难学习路

 

“这是我最痛苦也最受用的经历,我一切的基础都在那两年的磨练中得来。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崛起学会对抗压力。台中球场两年给我的是我难以忘怀也最感恩的过去。”

 

26年前,林柏殳正式开始高尔夫工作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老板就是杨天发,当时是在台中高尔夫俱乐部。以热爱体育闻名的杨天发非常赏识这个年轻人,然后把他送上了去日本学习的旅途。

 

26年之后的林柏殳依然记得在他到交野球场报到的第一天,球场总经理宇田耕治把他带到了球场会馆前的停车场,问他看到了什么。当时满山遍野樱花灿烂。林柏殳困惑地看着老师说看到了樱花,而宇田却告诉他,看车。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球场的停车场上停着几辆车,再看看山谷对面球场的停车场上停着几辆,每天至少看两三次,为的是不忘竞争。

 

宇田耕治后来成了对林柏殳高尔夫启蒙最为重要的老师。四个月的时间里,他除了让林柏殳学习高尔夫管理,草坪,球僮和会馆各方面的知识之外,带他走遍了日本三四十个球场,景点,甚至京都祗园最高档次、最受富有日本男人欢迎的艺妓馆,那里的女孩子都受过5年的专业培训,日本的茶道歌舞无一不精。宇田老师陪他去过两次,这些培训过程让他了解日本的文化和服务,学习日本自觉细致的高尔夫服务理念与竞争意识。当时杨天发每天给林柏殳100美金的高额生活补助,而离开日本的时候,他一分钱也没有用掉,因为宇田老师对他的生活起居全部免费包办了。

 

带着对老师和杨老板的感激,林柏殳结束在日本的学习之后匆忙回到台中球场,打算展开拳脚,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

 

当时日本的高尔夫是非常守规矩的,打球的人早上开一个半小时车到球场,吃早餐,去练习,打完九洞之后,回会馆休息五十分钟吃饭,下午继续打球,然后再洗三温暖,喝杯小酒回家。工作人员和客人都很礼貌,一切都很细致,强调服务至上,而且是电脑化。和二十多年前的台湾完全不同。林柏殳不懂台湾,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把日本很成熟的一百多年的高尔夫管理方式直接应用过来。林柏殳把日本的电脑系统带进了台中,把日本的管理软件直接翻译成英文,所有表格都用英文。短短一年多,从场地到球僮到会所,当时都是台湾一流的。

 

一流的硬件却并不代表一切全部如意,当时不太会打球,也不知道台湾高尔夫球会经营惯例和打球人群想些什么的林柏殳面临着巨大的失落。一方面,他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干18个钟头,写报告,培训,从来没时间回家。带着两个小女儿的太太两个礼拜来看他一次,但孩子们却一直都看不到父亲。回到家里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深夜,看到睡梦里的孩子们,他只能摸摸或亲亲女儿的脸,而清晨他赶去球场之后,太太就带着孩子就返回台北。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上力不从心,光是沿用日本的习惯要求客人提前预约,然后在所有消费点登记签名一条,就让他挨了不少的骂。受到压力的除了他之外,还有他的员工。当时的电脑系统运行很慢,打一个资料就要等很久,前台员工常常因为电脑的问题面对客人的责骂。曾经在某个周六,整个前台的员工受不了球友的责骂,躲在家里不上班,林总只好开车到山脚下,找到一个名叫秀兰的员工,女孩的双亲向他抱怨球场的客人太凶了,女儿已经哭了一个礼拜,但林柏殳坚持着把秀兰拖回球会继续上班。当时的林柏殳并不明白自己的失败,甚至因为年轻气盛,遇到客人的指责他有时还不理解地顶嘴。

 

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却无法理解球场的客人,也找不到沟通和解决的办法,两年之后,觉得愧对自己的日本老师,也愧对杨老董对他的栽培,瘦了16公斤的林柏殳黯然离开台中。一个人搭车回台北的那个夜里,林柏殳哭了。

 

 

创造林氏经营风格

 

“成功要找方法,失败才去找借口。这是我二十来年总结出来的智慧名言。我慢慢得接受困难,也学习解决它。”

 

从台中回到台北之后,林柏殳闭门思过,终于明白自己的无知犯了大错。离开台中之后,他选择了台塑集团投资的长庚球场,而这一次,他把过去的自负全部收了起来,专心地在实践中学习高尔夫管理。长庚是台湾中生代球场中的头把,也是当时台湾最忙碌的球场之一,在那里的十年锻炼带给他的则是管理的精髓,养成了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台塑王老板的一句名言“不该花的钱一毛钱也不能花”,让他理解成本控制积少成多的大道理。

 

林柏殳真正扬名是在东方,老板潘方仁的器重让他成为台湾收入最高的球场老总,也让他有机会到各地去旅行去学习,去感受更多国家的一流球场和服务行业,而在球场管理上,潘方仁给了他最大的发挥空间。而林柏殳回报给潘老板的,是把东方球场创造成一个奇迹,他的服务管理理念和十年实践累积起来,让硬件设施在台湾算不上最好的东方球场成为了那里最贵也最代表身份的球场。而以小搏大,坚持会员制,和东方球场超过7.5亿人民币的会员证销售则让他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林氏经营的风格。

 

东方的细致服务建立在严格的坚持理念上,球场餐厅主营江浙菜,老家浙江的潘方仁从小习惯了妈妈做的“雪菜肉丝面”,但有着30年经验的大厨却做不出地道的一碗面,最后潘老板大老远请回长住美国的大姐,专门培训厨房做一地道的碗面。还有一次,因为鱼翅不到味,林柏殳带着大厨一大早搭飞机飞香港,去了三家最高档次的鲍翅店,当晚带回鲍翅料理的共同理解回到东方球场。他们也为了创新菜色,吃遍整个台湾,甚至飞到厦门去学地道的闽南菜。

 

他严格对待的,不仅仅是他的员工。林柏殳当时在东方创立了台湾第一个高尔夫教学中心,当时参与培训的包括了日本女子职业巡回赛上的台湾名将蔡丽香,加拿大职业选手David及四个圣地亚哥留学归来的年轻教练,每次教练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林柏殳都会抽空去看,一些新方法,他就首先自己尝试,参加改善研究会,理所当然成了当时教学中心的“白老鼠”,一年之后教学中心在他的督促下营运成功了,而他的成绩也成功地从90杆提高到了最好时候的75杆。球技提高并不代表他工作的努力,林柏殳把这当成自己更好的和客人交流的工具,“我认为打球不是坏事,一个CEO本来就应该突破自己。工作要认真,但打好球才能让你的工作达到更高的境界。只有打到70几杆,才能理解那些单差点甚至职业选手的想法,可以理解到职业比赛里的草皮要求,以及各层次的人对球场的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