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看建设中玉河南段。从地安门大街向南,再转向东,经过开挖的北河胡同,到北河沿大街。
记录变化中的北京。
和讯网引 2014年6月26日北京青年报《大运河38处遗产点将继续申遗》摘录:
在地安门东大街路北的东不压桥胡同南口处,路面下方有两个东西对称的废弃桥墩。这里就是东不压桥的遗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原是什刹海水从后门桥下进入皇城的通道,是御河的上端。民国初年拆皇城时,东不压桥被一并拆除。昨天下午16点30分,天色暗沉,闷热难挡。路上行人匆匆而过,这个刚刚跻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遗址,甚至没有吸引到路人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玉河故道南段的考古已经开始,大约5000平方米、200米长的古河道有可能重见天日。这段河道就位于平安大街南侧、东不压桥的对面。”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说,元代的时候,运河到了这里会一直沿着正义路,向东经台基厂二条、板船胡同方向流淌,最终沿金口河故道至通县西。随着考古的进行,眼前的暗河有望重现昔日景观。暗河变明渠其实并不罕见。如今的玉河北区就曾经是一片平房区。按照申遗工作要求,本市投入3000多万元对玉河故道参观栈道、通惠河通州段堤岸进行了环境整治。如今,玉河两岸绿树环绕,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新景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态环境改善、运河沿岸民生会紧密结合。对于动态的运河而言,保护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节的矛盾。”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表示。
2016年7月媒体报道:5年前,消失了半个世纪的玉河北段水道重见天日,“水穿街巷”的历史景观再现京城。2016年,古老的玉河将继续南延,下穿平安大街,串起什刹海、皇城根遗址公园和菖蒲河公园。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河风貌恢复工程北区部分已完成,南区现已完成考古发掘和河道部分的施工作业,年内将全部完工,沿原河道走向修建玉河景观河道。
玉河南段北起点
玉河风景
玉河两侧在建设中
玉河文化
有关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