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抢救桑岛情感 |
分类: 麻醉科,顾海军,张擎 |
作为来自国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一名麻醉科医生,我干得最多的是成人及老年病人的各种疑难杂症,儿科麻醉相对来说做得并不专业。但来非洲工作数月,发现自己完成的小儿麻醉数量远远超过成人,结合当地医院条件和完成的多例小儿麻醉,谈谈自我体验。
总体来说,这边由于出生率高,孕妇围产期保健基本上为零,导致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纳兹摩加医院又是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因此来说,小儿手术众多。我已经接触的小儿手术,就涵盖神经外科、眼科、口腔科、五官科、普外科、泌尿科及新生儿急救,可以说花样还是比较齐全的。
一般神经外科手术集中在神经外科大楼内完成,而其他科的手术一般不能在此进行。这栋楼里面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基本上都是西班牙政府援助的,条件比较好。
举个例子来说,前一段时间整个医院中心供氧故障闹氧气荒时,其他楼内的手术室只能用瓶装氧气过渡,这里的两间手术室仍然能够正常使用中心供氧。另外库房里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喉罩、吸痰管等等一应俱全,需要什么都能找到。
另外,这栋楼里各种麻醉药品琳琅满目,因此能看到稀罕货诸如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胺、Sugammadex等等日常国内得心应手的药品。在这里上小儿麻醉,采用Bain回路方式,麻醉诱导方式和国内非常相似,七氟烷吸入诱导,开放静脉后propofol+succi+fentanyl,插管后肌松药有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罗库溴胺及潘库溴胺可以选择,麻醉机可以采用PCV模式控制呼吸。七氟烷维持麻醉,正常拔管。还有一间PACU,里面有护士及氧气和监护仪。
上一次恰逢一年来一个月的西班牙医疗队在此巡回医疗,和他们的麻醉小帅锅合作了一把。这里的风俗是给孩子划上夸张的浓眉,寓意是可以吓走索命的恶鬼,这个算不算迷信?
而在这个医院的另外三栋楼里还有其他8间手术间,如果碰到了小儿麻醉,就能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脚在天堂一脚在地狱的感觉,因为反差实在太大。首先是麻醉物品经常短缺不齐,碰到过插管没有合适的面罩和气管导管,只能用其他型号的凑合着用,但孩子由于解剖的特异,有时候差了一点对于成人麻醉没关系,但对于小儿麻醉,真的是差了很多。经常碰到过拔管前没有细的吸痰管,听到拔管前患儿气管导管里明显的痰鸣音,我也无能为力。导致有一次拔管后患儿咳痰无力,一度氧和也快速下降。
同样是Bain回路下,麻醉方式为氟烷吸入诱导,开放静脉后propofol+succi+paracetamol。propofol最近有货还比较方便,不知道啥时又会断货,说不定又要打回20年前,重新拾起硫喷妥钠。我工作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实际使用氟烷,不过话说这药麻醉效能确实很强,起效迅速,但是我没有土行孙的本领无地遁形,只能跟着一起吸。曾经碰到过先天性幽门肥厚性梗阻的患儿,由于喂养困难,小儿明显发育不良,40天仅3kg左右。加上术前禁食,导致静脉开放困难,打了一个小时的静脉针,我一直在头侧控制呼吸,跟着吸了一个小时的氟烷,感觉自己都要吸晕了。
由于在这些地方上麻醉,没有镇痛药芬太尼,想加深麻醉只能靠吸入高浓度的异氟烷。镇痛只能靠术中象征性地静脉使用一点扑热息痛,每每看到孩子们拔管后的各种疼痛反应,我真是无可奈何。另外一个浅麻醉的缺点就是手术应激反应比较明显,需要特别注意。曾经发生过一次术中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阻力突然高,导致氧和一度快速下降,在助手还在怀疑是不是脉搏氧探头接触不良,低头调整位置的时候,我已经静脉追加了司可林和异丙酚。术后没有PACU,只能等患儿恢复了直接抱回病房。狭小的病房里没有监护仪,个别病房里有氧气。五官科手术间由于周转比较快,会在手术台旁边挤一张床,上一个病人拔管后搬过去,夹一个脉搏氧看着,这边手术台同时进行下一台麻醉。
妇产科楼里有两间手术室,但是共用一个新生儿抢救台。抢救台旁没有吸引器,只有助产士随手携带的一个吸引球处理口咽分泌物。
我就曾经参与抢救了一个新生儿窒息,真是要啥啥没有,好不容易把孩子搞回来。
助产士脐带处理后孩子没有身份标识,包好了摆着等妈妈一起出去,有时会有两个新生儿挤一个台子处理,真担心助产士会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