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方式,也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进一步激发幼儿艺术创新潜能,探讨适宜的幼儿水墨画教育指导方法,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指尖上的艺术”童心童画展,近日,我带领孩子们开展多次水墨画体验活动。
活动前,教师先通过PPT的形式讲解了一些关于水墨画的知识。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材料。孩子们凭借已有的水墨画经验,及对春天树木、燕子的观察、认识,拿起了手中的毛笔开始作画。只见孩子们摒神静气,抬腕、收腕、换笔、蘸色,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的水墨春光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只见那树木透绿芽,花儿朵朵开,燕子自由自在飞翔,让人顿觉耳目一新。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此次水墨画体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创作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当然一个活动有优点,肯定有些不足,以下是我在本次活动中还特别需要注意的几点细节:
一、前期经验不足,
传统中国画有很严密的程式性,“在水墨画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毛笔的使用,浓、淡、干、湿、焦的墨色把握,以及水墨画特殊的意境营造,“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追求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也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和手、脑协调的控制力,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的运用笔法、墨法,以及塑造水墨画意韵、情趣。
前期知识经验准备时,带幼儿观赏春天的美景,尤其是开花的树木,让幼儿通过看、摸,及让幼儿用油画棒绘画子,了解开花的树木外形特征,再来用水墨画表现树枝的形态特征。但由于我自身对幼儿水墨画教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在诠释水墨画的特点及讲解水墨画的运笔等方面讲解不到位,对树干的绘画技巧讲解示范也不专业,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关注笔锋“顿”“提按”的运用,及如何用水墨画展现树枝和花朵的形态特征。在教师示范讲解过程显得十分地生疏,站位把握不好,导致示范的效果没能及时、有效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二、教师指导、评价不够针对性
幼儿创作的每一幅作品,教师都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及指导。并在指导的过程中,将水墨画特殊的用笔、用墨技法渗透给幼儿,在这个方面教师做的还不够。再欣赏幼儿作品时,对幼儿作品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时做得不够全面,没能在最后给幼儿经验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