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中国市场11年后,有着“亚洲零售业之最”称号的韩国商业巨头乐天玛特最终还是败退中国。乐天购物2018年一季报显示,当季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4%,营业利润亏损160亿韩元(约合9497万人民币)。
全球大卖场业态整体不景气,行业在走下坡路。电商和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使得购物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大卖场行业吸引力下降,而乐天玛特本身市场竞争力一般,企业本土化经营难度也比较大,其实包括沃尔玛等外资企业也生存艰难,比如大润发被内资企业阿里收购等。
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从“萨德事件”爆发到彻底告别中国市场,这一雪崩式的溃退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高调进击到大溃败
乐天玛特是韩国乐天集团旗下专营大型超市的子公司,后者作为韩国五大集团之一,仅次于三星、现代汽车、LG、SK,曾在世界500强排名第28位。数据显示,乐天集团在中国的事业占据其整个版图的29%,韩国乐天免税店整体购买额中70%来自中国消费者。
曾高调入华
从乐天玛特中国官网获悉,2007年,乐天玛特开始拓展中国市场;2008年5月,乐天玛特以鲸吞北京万客隆8家门店为标志,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09年10月,乐天玛特击败本土零售巨头物美集团,以48.7亿港元(按当年汇率折合60多亿元人民币)对江苏时代超市进行全盘并购。
公开资料显示,乐天玛特此前计划2018年将中国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2000亿美元,成为“亚洲零售业之最”。但从2012年开始,乐天玛特就后劲不足,关闭数十家门店,并一直在努力寻找买家来止损,接触过的买家包括物美、中粮集团、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企业,意在出售中国区业务。
一个月内出售93家门店
“萨德”事件将乐天在华困局推向高潮。2017年2月,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签署换地协议,同意转让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用于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受制裁和消费者抵制的影响,乐天玛特在中国的经营业务几乎陷入瘫痪。
为此,乐天集团2017年曾两次紧急输血,累计金额达40亿元,称“决不放弃在华业务”。
第一次“输血”:2017年3月,韩国乐天集团向中国乐天玛特紧急输血3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其负责人当时预计仅够撑到8月底;
第二次“输血”:2017年8月,韩国乐天集团向中国乐天玛特进行第二轮紧急注资,这次“输血”的金额为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亿元)。
可惜,这仍然未能挽救乐天玛特的在华门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4月3日,乐天在华的99家门店中已有87家关闭,占其门店总数的80%左右,剩余卖场销售额也减少八成以上。2017年9月,乐天方面被迫决定出售乐天玛特在华业务。据推测,乐天玛特因“萨德”风波损失的销售额约为70.4亿元人民币。
更多阅读点击:中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