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朝茶楼一伙计
宋朝茶楼一伙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4,344
  • 关注人气: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曹公学文化火是影响三国历史的重要因素

(2018-10-21 21:18: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跟曹公学文化
跟曹公学文化火是影响三国历史的重要因素

                        火烧连营七百里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这是描述三国鼎立前最后一战夷陵之战的情况。,陆逊一把大火烧的刘备几乎丧生火海,火势延绵四十座营寨,刘备兵败如山倒,数万蜀军多半葬身火海,化为焦土。
        俗话说,水火无情。一场大火威力是不可想象的,其破坏力太彻底,即使到了现在灭火如此先进时代,造成损失依然不可估量。因此,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火广泛应用战争。借助火,往往在敌强我弱时,出其不意,反败为胜。
       《火战》最早在军事著作《六韬》有所记载,《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书中对火战和放火战都有战术:“遇深草蓊秽”之时,又有“天燥疾风之利”,敌人很可能乘机发起火攻。反敌火攻的战法,首先要加强警戒准备,“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发现敌人以火攻我,可提前将我军前后的茂草烧成“黑地”,构成一道防火带,并将强弯材士部署在左右进行防护,即可免受敌人攻的威胁。如果敌人前出至黑地,我军则应结成“四武冲阵”,用强弯护卫两翼,这样虽不能取胜,也不会失败。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军阀割据,彼此混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所以逆袭成功,最后决胜的关键因素都是一把大火。
        先看看看官渡之战,看曹操是如何战胜袁绍的,用一个成语描述曹操,火烧眉毛。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其实,当时曹弱袁强。
        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几乎到了要了火烧眉毛之时。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于是,一个计策在曹操心里酝酿好了,火战!不久,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从而扭转北伐格局,最终曹操击溃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不过,这次战役也用一个成语描述:炉火纯青。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打败刘备,占领了军事重地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迫使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当时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从江陵(今属湖北)沿江东进,直逼夏口。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吃了败仗,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刘备军师诸葛亮的好朋友庞统出场,建议曹操用铁索连船,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看书似解决曹军晕船问题,实则是曹军战船被火攻时难以逃脱。然后就是黄盖挨斗,假装偷偷写信给曹操投降。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这也诸葛亮善观了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在这次战争中,不能不佩服诸葛亮和周瑜,连环计如此成功,达到炉火纯青。
         至于三国鼎立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应该是惹火烧身!
        夷陵之战,应该是刘备本身错误,北方曹魏强大,而南方孙权与蜀汉联盟,应该才是正确道路。关键问题是,孙权借机收回本属于自己荆州,杀了刘备兄弟关羽,让刘备统一中国梦想暂时夭折。如果此时,刘备冷静一下,立足西南,仍与东吴联盟,先解决强大曹魏。然后在从长计议,报仇时机不对。
        夷陵之战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场战争,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兵折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战死,造成了之后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同时,夷陵之战的失利迫使蜀汉放弃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设想。更重要得到刘备在夷陵之战后病死,而诸葛孔明又没有把我大局能力。
总之,战争胜败不在乎人多人少,而在于把握时机,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取胜的关键。所以人才谋划,当然在火战中天时也是成功关键,但是天时是人创作出来的,曹操其实想到吴蜀联军会采用火攻,还固执把船绑在一起,估计也是脑子进水。不过,这些都是表象,亦是《三国演义》一种夸张,其实北方曹操到南方来作战,还是准备不够。已经收列了荆州,先应该是稳定,从荆州为根据地,下灭吴,上打蜀。有些事,急不得,还真不能火急火燎,这才是失败关键。
        历史已经过去,我们看得也只是一种热闹。不过,三国最重要三次战争,火起了关键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火就是影响三国历史的重要因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18年10月20日于宜昌市尚书巷弄石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