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浅觅辰风
浅觅辰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8,105
  • 关注人气:3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唐四杰都是什么下场

(2018-10-19 05:34: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初唐四杰都是什么下场

初唐四杰大家都知道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仁兄。此四人都是初唐时的大文豪啊!然而他们的人生并没有他们的才华那般好,除了杨炯明哲保身以外,其余三人都不得善终。

其实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这四位才子的结局早就被当朝宰相裴行俭给说中了。“行俭有知人之鉴,初为吏部侍郎,前进士王勮、咸阳尉栾城苏味道皆未知名。行俭一见,谓之曰:“二君后当相次常铨衡,仆有弱息,愿以为托。”是时勮弟勃与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义乌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重之,以为必显达。行俭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

意思是说:“裴行俭有鉴别人才的本领,他初任吏部侍郎时,前进士王勮(ju第四声)、咸阳尉栾城人苏味道都未成名,裴行俭初次见面就对他们说:“二位以后一定先后担任掌管铨选官吏的职务,我有年少的儿子,愿意托付给你们,以后帮忙多照料。当时王的弟弟王勃与华阴人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都以文才而享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其器重他们,认为他们将来一定荣显闻达。裴行俭见过这四人之后,却说:“读书人堪当重任,应当首先在于度量见识,而后才是才艺技能。王勃等虽有文才,而气质浮躁浅露,哪里是能够享受官爵俸禄的材料?杨炯稍微沉静,应该可以做到县令;其余的人能得善终就算幸运了。”

可好巧不巧的是真的让裴行俭给说重了,除杨炯外,其余三人皆不得善终!

我们先来看看王勃,王勃这个人是个文学天才,据说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能指出名师的错误,要换成现在的六岁孩童不过是在上幼儿园大班,会写字就不错了,可见王勃同志是个神童。十四岁时,王勃便给时任右相的刘祥道写了一书信,信的内容主要对当朝篇时政的见解,可谓颇有见地,深受刘祥道的赏识,于是便向朝廷举荐了王勃,后朝廷任命王勃为朝散郎,官阶为七品,要知道县令的官阶也不过是七品,而此时的王勃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

入仕后的王勃因写的一手好文章,得到了沛王李贤的赏识,于是这个李贤便将王勃招为沛王府的侍读,所谓待读,其实就是指陪他一起读书的人。可有一次,这个沛王和英王在一起玩斗鸡游戏,陪在沛王身边的王勃为了给主子加油,当场挥毫写下《檄英王斗鸡文》。可能是王勃是个神童,名气太大了,一时之间,这篇文章便在王公将相,朝廷大臣之间传开了,当然唐高宗李治看到了这篇文章,他看后的反应是大怒,就是很生气,他觉得这是王勃有意在挑起沛王和英王之间的争端,要知道这可是他李治的亲儿子。于是高宗便下令革除王勃的官职,并将他赶出了王府,终身不得再入王府,这对王勃这个少年天子来说,无疑是场沉重的打击。

二十岁时王勃再次步入仕途,担任参军一职,但是在当参军期间,他恃才傲物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得罪了很多事。因此被人陷害,诬陷王勃杀害了一个官奴,杀人者偿命,按唐律当处死刑。可幸运的是他刚好遇上了天子大赦天下,所以就被免除了死刑。可他的父亲却受,遇上上元元年八月改元大赦,王勃得免一死。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畴却因此事受到牵连,原本在雍州当参军当的好好的,突然就被贬到交趾当县令去了,交趾何止是地偏,就是今天的越南,你想想古时候被贬到这种地方得多郁闷啊!此时的王勃心里已经凉透了,绝意远离仕途,不问世事,做个快活神仙,逍遥九万里,可天不如人愿,这点小心愿都不愿让他满足。

也许王勃的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悲剧,可说句实话,他的性格真的不适合为官。上元二年(公元676年)王勃从洛阳启程到交趾去看望自己的父亲,途经滕王阁,挥笔写下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后渡海不幸溺水而死,这一年他才是个二十七的青年人。可悲!可叹!

杨炯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据说此人自幼就很聪明,还非常喜欢读书,写的文章自然也很好,和王勃一样杨炯小时候也是个神童。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二十六岁的杨炯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其实就是负责整理一些书籍和资料的文官。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杨炯被举荐为詹事司直,管理太子东宫中的庶务,其实就是太子的大管家,按说这个职业挺好的,因为未来太子当了皇帝,你说杨炯想不升官都难,只可惜事与愿违啊。因为此时的唐高宗李治已经去死了,由他的第七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显继位当了皇帝,可这个李显和李治很像,生性也很懦弱,再加上李治的老婆武则天太强势了,后来武则天干脆直接把李显推翻了自己当了皇帝。这可把忠于李唐王朝的人给气坏了,一个女人当了皇帝,这还了得啊!于是就有人起来造反,杨炯虽然没有参与造反活动,但他的堂弟杨神让却参加了以徐敬业为首的造反组织,想要推翻武则天。古代盛行连坐制,所以杨炯也受到牵连,难以置身事外。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杨炯被贬为盈川令(县令)。此后杨炯就很郁闷了,老子什么事也没范,你竟将我贬去偏远山区去养老了,可气归气,他又没办法改变,再加上他原本就性格暴躁,于是这一气就把自己给气死了,这一年,杨炯四十四岁。可比起上面几位仁兄,杨炯其实还是挺幸运的,因为他至少得以善终了。

卢照邻这个人呢,也是个少年神童,喜爱读书,诗文写的很好,可谓精通经史子集。字升之。早年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本年仅二十岁就被邓王李元裕看中,在邓王府任职,李元裕时人就夸赞卢照邻道:“此郎,寡人相如也”!。可惜后来卢照邻在前往益州赴任的途中不幸染上了风疾,病情极剧恶化,他只得辞官回老家去养病。可伏枕十旬,闭门三月,不仅病情尚未好转,反而加重了,几乎快要瘫痪了。在病痛的折磨下,已近花甲之年的卢照邻最终选择了投水自杀。

骆宾王不用我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没错,《咏鹅》就是他七岁时写的,可见这位仁兄也是个神童。骆宾王的童年生活过的比较凄惨,父亲早亡,家庭陷入贫困。后来被道王李元庆招进王府任职,再后来出使西域,于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返回长安当了名御史(言官亅,因性格耿直,偏激,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武则天,因此获罪狱。刚好碰上高宗皇帝改元大赦天下,得以获释出狱,此后一直很不得志。后来竟然和徐敬业合伙干起了造反的勾当,想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可在高邮一战中徐敬业全军覆没,兵败后骆宾王也认罪伏诛。

初唐四杰至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很高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个小神童,文学天才,可偏偏命运多舛,个个难以善终。
不得不说的是裴行俭的预言很准,其实也不难猜到这四人的结局。他们都恃才傲物,性格偏激,不适合为官的人当了官自然没什么好结局。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一介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