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物中文名称的混乱现状

(2018-07-31 10:57:36)
标签:

文化

教育

http://s9/mw690/006IjOOkzy7msEhMLgI58&690


植物中文名称的混乱现状


引言


我们经常在各科专业图书、科普图书或公园里各种植物的科普名牌中,发现在植物的中文名称后面往往会标上一个拉丁学名。这个拉丁学名我们绝大多数人是看不懂的。可为什么还要标注拉丁学名呢?原因很简单,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因为植物没有真正的中文学名。拉丁学名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使用的植物学名。由于没有中文学名,所以在一些要求严谨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标上大多数人看不懂的拉丁学名。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在教科书上使用的植物中文名称难道不是植物的中文学名吗?在《中国植物志》中使用的植物中文名称难道不是中文学名吗?那我告诉你们,还就真不是中文学名。这些中文名称既不统一又不规范,既不稳定又不科学,植物学家们使用植物的中文名称时也相当随意,只能叫中文普通名、中文俗名,或者所谓的“中文正式名”,但就没有一个植物学家敢叫“中文学名


目前植物的中文名称相当混乱,一种植物多个名称和多种植物名称相同的现象相当普遍。即使是在《中国植物志》、各种地方植物志和植物名录、中医药文献及其他植物相关专业资料中,植物的中文名称也是各种叫法,未能统一。由于目前植物中文名称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各种出版物(包括一些植物学家编写的专业图书)和科普展示牌中给出的中文名称非常随意。


2015年,本人在《生物多样性杂志》上发表《建立植物中文学名的构想》,首次提出了“植物中文学名这个概念。关于这篇论文,我们将在以后详细介绍。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植物中文名称的混乱现状。


一、   植物中文命名相当随意,引起许多混乱


1.很多科名或属名容易引起误解。例如,马桑科和桑没有什么关系,木兰科和兰没有什么关系,秋海棠科和海棠没有什么关系,番荔枝科和荔枝没有什么关系,水玉簪科和玉簪也没有什么关系。类似的还有金缕梅科、石竹科、蒺藜科、夹竹桃科、柽柳科、野牡丹科、蜡梅科、金粟兰科、杨梅科、石杉科、紫茉莉科,等等。


2.许多奇怪的中文名称虽然也表明了植物的某些特征或包含一定的文化内涵,但不利于植物中文名称的规范和交流。如:黑面神、十大功劳、蜘蛛抱蛋、鬼吹箫、牛奶子、猴欢喜、婆婆针、咬人狗,等等。


3.一些植物的名称非常笼统,缺乏区分度。比如小草、乱草、红花、大叶子等。


4.一些植物名称非常相近,甚至很容易误认为同一种植物,实际上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都非常远。比如紫苏和紫苏草、风箱树和风箱果、紫荆和紫荆木、木犀草和草木犀、流苏树和流苏子、地锦和地锦苗、西瓜和野西瓜苗,等等。


5.多数植物中文名称无法反映其分类地位,同属植物命名五花八门、互不相干。这不利于记忆植物名称和理解其分类地位。比如豹药藤、地梢瓜、鹅绒藤、牛皮消、青羊参、肉珊瑚、白首乌、朱砂藤、广西杯冠藤、巴塘白前、刺瓜这些中文名称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植物其实都属于萝藦科鹅绒藤属,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反过来许多中文名称相近的植物却是毫不相干的。比如茉莉、野茉莉、紫茉莉、刺茉莉、垂茉莉,海棠、铁海棠、黄海棠、野海棠、秋海棠,牡丹、野牡丹、荷包牡丹、臭牡丹,等等。此外,绣线菊、幌菊等不属于菊科,佩兰、吊兰、龙舌兰、君子兰等不属于兰科,石松、岗松、甘松、瓦松等不属于松科,马尾杉也不属于杉科。这些情况都导致通过中文名称认识植物时经常产生重大误解。


6.此外,由于植物中文学名的缺失,许多商家为了促进销售非常随意地给水果、花卉、木材等起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商品名,如车厘子、奇异果、金玉满堂、金枝玉叶、一帆风顺、幸福树、平安树、发财树、红花梨、草花梨、非洲花梨,等等。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中文名称的混乱。

 

二、植物中文名称不断变动


1983年完成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收录了我国高等植物9080种,给出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图片、用途等,十分实用。该书获得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书在统一植物的中文名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4年完成出版的《中国植物志》收录了蕨类和种子植物301340831142种,成为当时中国最权威的一部植物志。然而《中国植物志》对《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许多植物的中文名称进行了变更。两部权威资料中中文名称的不统一在应用领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2013年完成出版的FLORAOF CHINA(简称FOC)是《中国植物志》的英文版和修订版。不幸的是,FOC又对《中国植物志》中许多植物的中文名称进行了变更。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是我国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遗憾的是,《中国药典》中使用的植物名称与《中国植物志》和FOC也不统一。例如《中国药典》中的细叶百合在《中国植物志》和FOC中称为山丹,《中国药典》中的荆芥和《中国植物志》、FOC中的荆芥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等等。


频繁的变更使得植物的中文名称缺乏一个稳定和统一的标准。随意、混乱的中文命名不仅在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领域造成许多困扰,也增加了植物相关科普工作的难度。

由于《中国植物志》和FOC中给出的中文名还达不到科学、规范、统一和稳定,无法承担“植物中文学名”的作用,因而目前实际上处于“植物中文学名”的缺失状态。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目前植物的中文名称不靠谱”。因此在正式的语境下,在植物的中文名称后面都会标注其拉丁学名。不幸的是,对于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种标注形同虚设。因为在中国(或者说全世界)能认识植物拉丁学名的人可以说是百中无一。更不幸的是,当我们都把拉丁学名当作救命稻草的时候,拉丁学名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