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爱和自由》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后,里面很多观点都非常赞同,就其中一个观点来细说。
“不打扰”
智力起源于感觉。而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打扰”。
当孩子把手放到嘴里,不打扰;
当孩子在反复地做一件事,不打扰;
当孩子安静地玩耍时,不打扰;
……
为什么要这样做,作者说,“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打扰他,会把他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
智力的发展只能靠自己的亲身体验,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每个人都有所不同,都有创造无限的可能。这样说来,要让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有所不同,保护儿童的感觉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的,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教的!创意也是不能教的。”
未来的世界是互联网的,是创新的,在这个“填鸭式”教育时代,孩子从小拥有无限创意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很多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创意,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习绘画、音乐、钢琴等艺术,有的长达七八年,但很多的孩子长大后,不再喜欢这项艺术了。这是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这项艺术的敏感期还没到来,对艺术的感觉就被破坏、固定住了,正如作者所说:“强迫孩子画画,不断教孩子画画,可能导致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画画。不仅仅是天然的兴趣被泯灭了,而且孩子这方面的心智被教的模式桎梏了。”
孩子在还没有降生时就已经想好要让孩子学一技之长了,就连要学什么都想好了,在我看来,只是父母要将自己要学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看过一篇文章,有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感觉,如果你想让孩子考清华北大,还不如自己去考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又何必让孩子去帮你考,费心费神的等待18年。的确,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不一样的,他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与特长,你只需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