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分类: 军事 |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82cbdb0119da4a4b835c4f68cd808fb8.jpeg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伍连德4个月挽救上百万生命:1911年2月20日中国东三省发生鼠疫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305aa9617200496e8a536f535d5bc727.jpeg
鼠疫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一说,明朝的覆灭就同鼠疫有着很大的关系。
崇祯时期,中国北方连续出现恶性鼠疫。
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左懋第,奉皇帝命令监督漕运。途中,左懋第向崇祯描述了,在沿途看到的惨像:“臣自(河北天津)静海抵(山东)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看看,死者中一半,是死于鼠疫。
在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北京的鼠疫已经非常严重: "昨年京师瘟疫大作 , 死亡枕藉 ,十室九空 , 甚至户丁尽绝 , 无人收敛者。"
鼠疫导致北京城人心惶惶,一说居民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由于死人太多,没有人能保证明天还活着,当然也无心作战。
所以,李自成几乎是兵不血刃攻入北京,守军和居民都没有做出什么抵抗。
清代也是如此。
1855年云南爆发鼠疫。只有五六百万人的云南省,死亡人数高达一百多万人。
由于云南很多乡下死人太多,抬棺材的四个男人都凑不齐,被迫由妇女抬棺,打破了上千年的风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04438bc8e3f54f21b2063e50260aa0b9.jpeg
1911年东北的鼠疫大爆发,并非偶然。
此次的鼠疫,起源于沙俄控制的西伯利亚。
直到今天,西伯利亚也是地广人稀,当年就更别说了。沙俄为了获得劳动力,曾允许东北的中国工人去西伯利亚的矿山、木材厂、工厂等地方做苦工。后来大名鼎鼎的狗肉军阀张宗昌,就混迹这些工人其中。
自然,沙俄对中国工人的定位是奴工,薪水不高,衣食住行都很恶劣。工人往往很多人住在一间木屋(需要保证供暖)。木屋中相当肮脏,有时候牲口也和人同处一室,至于老鼠爬来爬去也就不算什么。
这种情况下,工人中经常爆发传染病。
1910年10月,工地上,突然有几个中国工人发高烧后迅速病死。
工人先发高烧、打寒战,后胸闷、咳嗽、咯血痰,不久便窒息死亡,死后皮肤呈暗色。
很快,有不少工人也染病不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1358de1dcf114d548587ce16ca9e38da.jpeg
沙俄政府的医生检查了以后,立即判断是鼠疫。
西伯利亚有大量的草原,鼠疫在这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医生上报了以后,沙俄政府立即下令,将出事的工地上所有中国工人,全部驱逐出境。
随后,沙俄将可能接触到病人的3000多沙俄周边居民,武装押解到直线铁路的列车上,宣布谁敢离开就格杀勿论。
另外,沙俄士兵在工地和居民房子上放火,将所有可能存在疫情的房屋全部烧毁,以绝后患。
由此,几个月内,虽然这3000多沙俄居民死了很多,但鼠疫并没有在西伯利亚扩散开。
沙俄政府此举虽缺德,却非常有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32bfc941547848cb9c5fe7154b785862.jpeg
这边,中国工人可就倒了大霉。
无论有病没病,他们都被强行送上火车,由士兵押送回到中国。
结果,10月12日工人们刚刚到满洲里,就纷纷病倒。
甚至,押解他们的沙俄士兵也一起病倒!
沙俄方面统计,患病者共有近200人,另外有72人死去。
此次鼠疫传播的速度非常惊人,不到1个月就传遍了东北各大城市。
疫区的情景,非常可怕:哈尔滨一个商人突发急病,他的妻子立即请医生来看病。然而医生听到描述以后,就说是“鼠疫”,给再多钱也不愿意出诊。妻子无奈回家,他的丈夫仅仅二天时间就病死。没多久,妻子也病倒在床。她的2个贴身女仆非常恐惧,放弃了工钱逃走了。这家小姐以十倍的价格,请了一个乡下保姆来照顾母亲。
保姆要求先给1年工资,再去护理,小姐无奈同意了。说是护理,也只是喂喂水饭、擦擦身子、帮助大小便而已。
没想到,也是二三天的时间,妻子也病死,更可怕的是老保姆随之病死。她拿到了不少的报酬,却没有命去花了。很快,小姐也病倒了,再也没有女仆敢来护理,出再多的钱也不行。万般无奈下,小姐的亲戚花巨款雇佣了个50多岁的老头子。后者自称活够本了,只要给足够的钱就愿意来送死。其实,自古以来哪里有男仆贴身照顾小姐的道理,尤其是擦身和便溺的时候,小姐都是光溜溜的。可惜,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是小姐还是老年男仆,谁也顾不了什么。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贞洁。几天后,小姐也死了,全家死了个干净。这还是有钱人家!很多穷人家死了人以后,为了防止其他家人被传染,又无力消毒和安葬,直接将死者丢在街道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c1bc9e1bb292480c81fcaf1cd3ee1429.jpeg
这种惨剧,在哈尔滨一点也不稀奇。这里每天病死都超过百人,持续了接近2个月时间,很多家庭绝户。
疫情非常严重,濒于灭亡的满清政府慌了手脚。
他们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甚至不知道鼠疫是什么东西。
张皇失措之下,这些人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专家。
很快,有能人被推荐到他们面前,就是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马来西亚华人伍连德。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事情,在清代是允许双重国籍的。不管出生在哪里,只要是中国人的后裔,就是中国人。在东南亚当地出生的中国人的后裔,就自然拥有了双重国籍。
也就是说,你是马来西亚人,也可以是中国人,这并不矛盾。
伍连德出生于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从小就很爱学习。17岁时,他就留学英国,到24岁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的专业是细菌学、传染病学和热带病。
在1907年,受到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请,他来到天津陆军军医学堂,担任副校长。
伍连德是个知识分子,不会做官,在军医学堂混的并不好。然而,即便仇视他的人也认为:伍连德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人才,对他颇有敬意。
得知伍连德是这方面的专家后,张皇失措的满清政府病急乱投医,立即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这里就要感激满清政府那群草包,也有他们的可爱之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d102521bb6ec4e52a4423d8e4ac1ea26.jpeg
这里就想起一个导演,评论他们的历代投资人。
他认为目前的投资人最差,都是一些互联网企业老板,整天讲什么“大数据啊、各种流量、大IP啊”,不懂装懂,搞得乌烟瘴气,电影拍出来不三不四,票房极差。
在之前一代投资人,主要是房地产老板。
这些人的干涉较少,但也喜欢进行管理,对拍电影的事情经常插一脚,好在影响不大。
最好的投资人,就是第一代的煤老板。这个导演兼任编剧的原话如下:到今天我还是很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他们特别好。他们除了要求找女演员以外,没有别的任何要求,他根本就不干预我们的创作,因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煤矿里面如果瞎干预会出人命的,他有一个安全生产的意识。真的,他是特别尊重专业的人,因为挖煤这个事真的不能瞎干预。
满清政府确实是什么都不懂,但他至少将事情交给懂的人去做。
事实证明,他们选择伍连德是完全正确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7086ff562d664a0d810a47060e63abc0.jpeg
1910年12月24日,伍连德带着助手林家瑞,到达疫区中心哈尔滨,领导防治工作。
哈尔滨的疫情最为严重,问题有很多。
伍连德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不能确定鼠疫的传播形式。
鼠疫的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中世纪欧洲黑死病那种,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跳蚤体内有这种细菌,会使得跳蚤需要不断的吸血,将鼠疫传染给人类。
古代和近代人类的卫生条件很差,人身上有跳蚤是寻常事,老鼠也遍地都是。萨沙小的时候,还被幼儿园的小朋友传染过跳蚤。
至于老鼠更是多如牛毛,无处不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fc3da877074f4e0586f973fbd08b9ec1.jpeg
第二种就是人传人的鼠疫,主要是鼠疫病患的飞沫、痰、脓液等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更是厉害,只要有人就能传播。
世界医学界,包括沙俄、日本的医学家,都认为此次鼠疫是老鼠传播。
如果是老鼠传播,鼠疫就相当容易控制。人们只要杀灭宿主老鼠,消杀毁灭跳蚤,疫情就可控迅速制住。人和人之间,根本不需要隔离。
但是,伍连德却对这个判断有所怀疑。
目前鼠疫并不是仅仅在市区肆虐,甚至蔓延到了乡下。
东北正是冰天雪地的酷寒季节,而乡下农民的房子又相距很远。这种天气,老鼠基本不能在野外活动,怎么可能造成农村如此严重的疫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5d2bd89f3d5149aea654f8cc958c8eb0.jpeg
为此,伍连德决定,务必要解剖一具死者尸体,确认究竟是不是人传人。
只是,这在当年的中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解剖尸体等于死无全尸,按照中国的观念这是对死者以及亲属最大的侮辱。
于是,伍连德找到了一个中国商人,他的日本籍妻子刚刚因为鼠疫病逝。中国商人开始断然拒绝,最终却架不住伍连德的恳求,才同意对妻子的遗体进行验尸。
验尸的结果同伍连德估计的一样,鼠疫是人传人的,必须立即调整防疫策略。
首先,需要将病人完全隔离;其次,将可能存在潜伏者的疫区,进行封锁性隔离,不允许随便进出;再次,对于没有感染的地区,也需要使用口罩、杀毒水等物品进行防疫;最后,对于死者和可能感染细菌的物品,一律焚烧处理。
确定了基本策略以后,伍连德立即高效行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e0f72c58b63542afb4124bb553e6c9fb.jpeg
首先,伍连德对沙俄方面软磨硬泡,最终索取了130列取暖车厢。有了这些取暖车厢,伍连德就可以解决没有足够病床的难题,将已经患病的大量病人隔离治疗,避免他们传染给健康人。在沙俄看来,东北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伍连德控制住疫情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也愿意提供一些物资。
其次,伍连德从长春调来1160名士兵,对哈尔滨重点疫区内进行交通管制。不同疫区内居民,只允许在自己的区域活动,不允许乱窜。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士兵也必须遵守规则,不能随便走动。
为了防止东北的鼠疫传染到关内,伍连德有建议所有进入山海关的东北旅客,必须强制在隔离居住5天(感染了鼠疫,最迟5天就会发病)。后来,清政府干脆停止了关内外的铁路和陆路交通!由此,重点疫区也被控制住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971a3b601dcc4ca7a51b94005f9ed26a.jpeg
再次,对于还没有大规模出现疫情的地区,伍连德下令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检测。甚至伍连德还发明了一种纱布口罩,交给疫区附近的居民使用,最大程度避免人传人现象。直到今天,这种简单有效的口罩,还被叫做“伍连德”口罩。
不过,剩下的工作可就难了。
伍连德在指挥焚毁了所有病死者遗物后,却对这些遗体发了愁。
在当年,中国人根本不接受火葬,强行火化遗体形同挖人祖坟。你要是真这么做了,死者亲属怕是全家造反都可能。
伍连德为此软硬兼施,用尽了各种办法。他派人挨家挨户劝告,说明疫情的严重性:不火化尸体的话,连活人都活不成。
这样,伍连德用尽了心血,终于将大量尸体火化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c2ea132982c8483bba6ac49f50892054.jpeg
在有效及时的手段下,东北大鼠疫在4个月后得到了控制,最终彻底消失。
此次鼠疫造成6万多人死亡,相比以往动辄死亡几十万、上百万人来说,此次数字已经是很少了。
西方原本认为,东北鼠疫如此严重,会导致上百万中国人死亡。
可见,伍连德和无数的防疫人员挽救了很多生命。
可惜,由于伍连德到来之前的混乱和隐瞒,重灾区哈尔滨死亡最为严重。
当时哈尔滨全市人口仅有6万人,而此次死亡高达5700人,接近十分之一。
伍连德此次工作不但压力巨大,技术要求极高,也是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
伍连德刚赶到哈尔滨的时候,这里的傅家甸疫区就有2万多人可能被感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20e2296c6b9f4752abddea91c0bf47a0.jpeg
而伍连德手上仅有1个由澡堂临时改造的医院,2个医生和5名护士。
在参加防疫的2000多名医护人员中,有200多人死亡,死亡率高达十分之一。连法国著名医学家梅斯尼来到哈尔滨,也迅速感染了鼠疫。经过各种医治都无效,梅斯尼在短短6天就送了命。
在当时,伍连德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但深入疫区,还亲手解剖尸体。
伍连德随后在中国进行了20年的防疫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了1947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伍连德才彻底回到出生地马来西亚。当时他已经69岁高龄了。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逝世,享年82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25/7164586ffb6f42f0a376dfc4e72b34ef.jpeg
伍连德是一个爱国者。
1935年伍连德因“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
有意思的是,伍连德是有英国和中国双重国籍的人。然而,在诺贝尔奖候选人表中“Country”(国家)一栏,他亲手写上了“CHINA”(中国)。
伍连德是华人世界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也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用他去世时,英国媒体对他的悼词结束吧。
英国《泰晤士报》:“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英国医学周刊》:“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