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猎书徒
猎书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00,658
  • 关注人气:3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国亡于伍子胥复仇的执念,而非吴王夫差的短视

(2019-11-17 09:35:54)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娱乐

分类: 读书有感

吴越争霸持续了近三十年,最终以吴国被灭国结束,而越国吞并了吴国实力大增,从而使越王勾践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由于从两国争霸的过程来看,吴国在夫差继承王位之后仍然占据着战略优势并握有主动权,故而绝大多数人将亡国的责任归咎于他的短视。

然而,假如从更广阔的视角来探究的话,那么便会发现,造成吴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乃是伍子胥复仇的执念,而非夫差的短视。

原文链接,更多精彩

首先,我们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吴国应该采取的正确战略措施。

吴国东靠大海,西面的大部分与楚国接壤,南面是越国,北面是徐国和郯国,处在诸侯国的包围之中,单纯从地理位置来看,扩张领土是有一定难度的。

楚国是地理和人口的双重大国,徐国和郯国后面是齐鲁两个地区性强国,尤其是齐国,实力强横。假如吴国想北上争霸中原,必然直面楚国和齐国的挑战,而在此之前,南面的越国则是腹心之患,必须首先解决掉。同样的道理,假如越国想北向争霸的话,吴国则是其门前的一块绊脚石,必须彻底完全的解决,也就是说,吴越两国处在势不两立的态势。

作为吴王阖闾的主要谋臣和战略规划师,伍子胥对吴越两国的战略态势有着最为深刻的认识,然而,他为了早日实现复仇的执念,在吴国实力最强的巅峰时期,仅仅派兵攻占越国的,确保侧后安全而已,然后鼓动阖闾大举兴兵伐楚,而不是一举将越国解决掉。要知道,当时两国之间的实力悬殊简直是判若云泥——当吴军主力深陷楚境之时,越国妄图乘虚而入,阖闾抽调数千人的军队回师增援就将其轻松击退。

显而易见,伍子胥并不是担心越国不可战胜,而是怕经过吴越战争的消耗,吴国短时间内再也无力攻楚,这样一来,他的复仇计划将不得不再次延后,甚至有可能成为泡影。

然而,等到吴军经过在几年的挣扎,好不容易从楚国这个泥潭中抽身而出之时,吴国的实力受损严重,越国却在稳步发展,吴越战略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明显的例证是吴军攻越的惨败和阖闾的死亡。

夫差继位后励精图治,将越军击败,但这次战役,越王勾践是主动发起攻击的一方,也就是说,勾践已经认为战略优势是在越国了。故而当勾践和越军残部被包围在会稽山上,主动求和之时,夫差拒绝了伍子胥的直接攻灭越国的建议,实际上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勾践应对求和失败的最终措施是“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也就是用五千残兵决一死战的意思。以吴军的军力应该是能够将其消灭的,但是必然会造成军力的极大损失,其后还要面对越国境内的反抗和楚国的威胁,能不能应付得来都是个问题,争霸中原的梦想只能成为泡影。反之,接受了勾践的求和,吴军北上之时,还能得到越国仆从军队的支援,权衡利害之后,夫差做出了选择。

综上所述,吴国彻底消灭越国的最佳时间点,乃是阖闾兴兵伐楚之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之时,然而,伍子胥出于报仇的执念,因私废公,将机会白白断送掉了,所以说,吴国的灭亡,主要责任在他,而不是夫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