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今天看到个故事,却颇觉三观尽毁。
事情记载在欧阳修《归田录》中。
有人到京城控告关南巡检使李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
赵匡胤把那几个百姓喊进殿里,安排酒食,先吃好喝好,然后展开了一场对话。
皇上:自从李汉超到了你们那,契丹人还进犯过吗?

(剧照)
百姓:没有。
皇上:以前边将无能,契丹常常打进来,你们的财产和儿女,能够保全吗?李汉超所拿的,跟契丹人比,谁多谁少?你家的女儿,都嫁给了哪些人?
百姓:他拿的确实没有契丹人多。我女儿,嫁的都是种田汉。
皇上:也就是说,嫁的都是农民啊。李汉超是我最得力的手下,你的女儿被他抢了,吃香喝辣,不必流离失所,尽享富贵荣华,难道不更好?
欧阳修写道:
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
列位,老赵这话,看起来有理,实际上,叫强词夺理。
大宋有律法啊,强抢民女,夺人做妾,这都是不能干的事情,都是要受处分的。
你非但不处理,反而说什么抢了你家的,在他家过好日子,比起跟农民爽得多,那你问过女孩什么心思吗?
她的感受不重要?
假如她就是喜欢农民呢?
假如她已有钟意之人呢?
历朝历代,道德治国,不断灌输女子要节烈,要守贞。人家本来有被明媒正娶的机会,现在却被掠去做小妾,按你们的教导,该一哭二闹三上吊才对啊!
结果,你皇帝说,她应该高高兴兴,她的父母应该感恩自己的女儿被抢。
依着你这逻辑,李汉超把当地年轻漂亮的妹子全抢了,都是对本来要跟农民过苦日子的妹子们的拯救啊。
妥妥的暖男。
由是可知,在爱将与百姓之间,他选择了枉法维护手下。

(剧照)
至于百姓,皇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还敢在朝堂上争辩?
不要命了吗?
元人修《宋史》里,基本沿袭了这些对话,只不过打乱了顺序。
但,欧阳修说,老百姓欢天喜地地回去了,《宋史》却讲:
责而遣之。
把老百姓骂了一顿,然后让他们回去了。
欧阳修与宋太祖的时代隔得更近,却并不意味着他的表述就会越准。
因为他得为尊者讳。
元人把他的记载编入书中,但跨越几百年,却更能把握彼时彼景的本质。
老百姓女儿被抢,钱财未回,难道还该感恩?
犯贱吗?
显然,“责而遣之”,更接近于事实。
欧阳修的另一个情节,《宋史》直接舍弃了——
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剧照)
本以为打了水漂的钱,居然还回来了,真是太感激了!
可,这钱难道不本来就该还本付息吗?
借钱的是大爷,古来如此啊。
真怀疑,赵匡胤也借钱不还过,否则,怎么对这种套路,这么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