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6-03-22 11:46:10)《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缺少课外阅读量。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3.课堂内外阅读零散,缺乏整合。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为了落实课标要求,根据人教版实验教材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这一特点,“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这一模式便应运而生。它的意义在于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将大量的主题性阅读资料整合起来放在了课内完成,改变大量阅读只能在课外进行的传统格局;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改变语文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从而出现了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定期拓展”的递进式语文教学局面,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打开了一扇窗。
二、课题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整组教学:即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载体,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
5.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内容
1、群文阅读课文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2、群文阅读课堂操作流程;
3、群文阅读在中年级段的实施策略;
4、群文阅读在高年级段的实施策略。
1.构建以单元整组教学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课堂,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3.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比较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并建构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
通过自编问卷等测量工具,对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我校阅读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
3.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进行实地听课、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
4.实验法
5.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参研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
五、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实施计划为近一年半,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资料,认真研读。
3、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4、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炼升华,撰写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4、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
1、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3、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如下:
王
潘姗姗
武
冯
蒋晓芹
胡付芳
赵黎明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良好的组织管理
(1)学校领导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把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当成学校重要工作来做。
(2)学校有专人负责教科研工作。建立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科研网络结构。教导处能努力发挥好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作用,认真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大力推行教育行动研究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组织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校本培训和教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亲近教师、走进课堂、关注学生”。
(3)学校形成了“典型引路、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为铺就青年教师的成长道路,学校每年评选“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有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
潘姗姗
王
张
课题组成员热情高,研究的意识强,学校也专门拨出课题研究经费,鼓励教师从事课题研究,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