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园博馆室内展园扬州片石山房,坐落于园林博物馆二楼的露台上,
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其中用石1000余吨。
片石山房成为绝无仅有的屋顶掇山之最,也是国内载荷最重的空中花园。
它是仿建自扬州城南花园巷何园的、被誉为“人间孤本”的片石山房。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片石山房便将这句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P2
片石山房从这里进入,入口处就看到园中的主角——太湖石。

P4
具有“南秀北雄”风格的扬州片石山房,不乏江南的园林风貌。园中曲池屈流,体现“莫谓此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意趣。
P5 园内清丽隽秀,宁静素雅。纳入江南常见的亭、榭、廊、阁、堂等建筑物。


P6 壁窗显翠竹
P7
玲珑多姿的太湖石,植立庭中。片石山房展园中的所有太湖石均为南方运送而来的南太湖石,石头在河湖中经过水波涤荡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具有瘦、漏、皱、透的观赏特点。
P8 片石山房展园中有个揖峰亭,揖峰亭里有个“宝”。
P9 这宝就是在揖峰亭墙上有一面大玻璃镜。镜子里能照出身边的花,这就是著名的“镜中花”。
结束室内展园的观看和拍摄就到了室外展园。我们先后来到北方山地园林“染霞山房”、北方平地园林“半亩轩榭”和北方水景园林“塔影别苑”,欣赏和拍摄恢弘气魄的北方山水。
P10 染霞山房,它是依鹰山地形而建的山地园林。我们迎山坡而上,经过一座石牌楼。
P11 石牌楼前的扇面亭、假山。
P12
上坡时走的是木栈道,边走、边拍、边赏景。环视四方,鹰山还未到漫山遍野红叶尽染的时候,但有的树叶已金黄,秋天已到了!

P13
我们拾级而上,不觉已到了吟红斋。
P14
山路不长,但有点崎岖,虽由人工堆砌,却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
因故没有拍到染霞山房的照片。P15——P18 借用乐友张志强所摄,谢谢了!

P15 染霞山房
染霞,意指彩霞照耀的景色。该处是整个景区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可居高远望四周的大景观,体现了山地园林中景域开旷的特色。

P16 染霞山房前有宽阔的廊亭和平台。

P17 染霞山房长廊
染霞山房截取自著名园林中的经典部分,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山近轩、秀起堂,颐和园中赅春园等等。

P18 染霞山房在建筑布局、地形处理、山石步道、植物配置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开旷与幽深的北方山地景观基本特征。

P19
接着来到北方平地园林——半亩轩榭。
半亩轩榭复建了原京城弓弦胡同(今黄米胡同)的“半亩园”,半亩园是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 。半亩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园中叠石假山被誉为京城之冠。1984年半亩园被全部拆除。
P20
复原设计截取了园中最具特色的云荫堂庭院,涵盖了丰富多变的园林建筑形式。
P22 园内有水、有桥。桥有水更觉坚实,水有桥才显柔美。
P23
园子内亭台楼阁,景色优美。
P24
此景此色,让人流连忘返!
P25 半亩轩榭园出口处
“塔影别苑”利用鹰山为背景,结合人工营建的水系、建筑、植物等要素构筑一处北方水景园林。利用桥、堤、岸、舫的变化将周围景物融为一体,并利用水面将鹰山永定塔引入园中,倒影成趣。这里还可以看到故宫的琉璃影壁、北大燕园的石舫、颐和园的涵虚牌楼等。
P26
离开半亩轩榭,去“塔影别苑”景观,路上看到被绿树环抱的永定塔。
P27 仿天坛公园内的双环亭
P28 经过塔影别苑主庭院
P29 仿北大未名湖石舫
P30
仿颐和园的涵虚牌楼
P31“塔影别苑”巧妙地利用水面将永定塔借入园中,湖光塔影,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永定塔是北京西南地区最高的辽金风格仿古高塔。永定塔塔院为正四边形,塔身为八角九层木塔,寓意“四面八方,和谐永定”。
谢谢大家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