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492共祖之迷(一)
(2019-01-16 17:21:11)
随着现代人类DNA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Y-DNA技术来探寻姓氏父系祖源的活动也随之兴起。中国人许多姓氏的祖源和多祖源组合的特性秘密也已被逐渐揭开。中国人Y单倍群主要的父系祖源有20多个类型。共祖时间在三四千年内比较大的Y单倍群有如O-F492(含F656),O-F155(含F813、Y20928),O-F1759,O-F3323、O-CTS335,O-CTS6987、Q-F1626等(中国人一般的姓氏都是由多种Y单倍群的人群组合而成)。而当中的O-F492则是中国人群中最大簇的Y单倍群,其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的比例最大(约占5%左右),O-F492因此而成为中国人名符其实的第一超级大祖先(据说也是世界上第一超级大祖先)。中国人有慎终追远,崇拜祖先的优良民族传统,对于F492这个超级大祖先自然是倍加关注。这个超级大祖先他究竟是谁?他是哪位超级历史巨星?他是如何成为超级大祖先的?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上列第二大的Y单倍群为O-F155,约占中国人的2%左右,23魔方公司已推断其为汉高祖刘邦家族之后)。由于F492簇群的支系非常众多(主要分为6大支系),其所分布的姓氏也是数以百计(几乎在所有主要姓氏中都有不少的分布)。目前专业科研单位也尚未掌握有O-F492上古先人的DNA资料数据,因此F492父系共同祖先的国属族属以及姓甚名谁等问题,目前尚无法确定,仍然处在各方推测研究探讨的阶段。因此目前各方持不同观点者的探讨争论十分激烈。探讨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共祖姬姓周朝王族说,共祖姬姓吴国王族说,共祖姒姓越国王族说,共祖芈姓楚国王族说,间或亦有人提出共祖嬴姓伯益东夷族说或共祖妫姓舜后陈国陈胡公(包括田氏齐国)说等。最近23魔方公司在蓝海论坛上也已公开推断F492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据称为姒姓大禹后裔)越人之后,亦即是起源于南方的上古百越族。他们根据现代F492单倍群人口的分布状况所作出的推断虽然看起来也很有道理,但毕竟还是缺乏强有力的上古越人DNA资料数据的支持,自然也就引起了不同观点者的诸多质疑。本人对于23魔方公司的推断,当然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根据本人自己的判断思考和分析对比所得,以为O-F492是出自嬴姓伯益之后的推测判断是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根据从23魔方公司公布的有关资料得知,在O-F492(共祖时间约为3000年左右)的上游为F78(共祖时间约4500年),往下是F81(共祖时间约4300年),再往下是F533(共祖时间约3800年)。而另从23魔方公司公布的中国人姓氏(75个)Y单倍群的抽样检测资料得知,F492占比最高的是叶姓。叶姓共抽测81人,测得F492有15人,F656有5人,占比接近25%,是抽测各姓氏中占比最高的(同时也是本姓氏中最大的单倍群)。而与叶姓关系密切的沈姓(据说沈叶二姓同源)F492占比也是很高,沈姓抽测101人,测得F492有6人,F656有9人,占比近15%,也是抽测各姓氏中占比名列前茅的(同时也是本姓氏中最大的单倍群)。另外沈姓在F492的上游F78中测得有6人,占比近6%,也是抽测各姓氏中占比最高的。此外还在F81中测得有一人。因此这二个姓氏在F78和F492单倍群中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姓氏。由于F492单倍群在他们各自的姓氏中占比是最高的,是本姓氏中最大的支系,因此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按照一般的规律,他们极有可能即是本姓氏原始传说中始祖的直系嫡传后裔。只要他们的Y单倍群共祖的时间能对应得上原始传说中始祖(当然是史籍中有明确的记载者)的生活年代,他们即有极大可能是该始祖的直系嫡传后裔。而该始祖当然就有极大可能即为Y单倍群O-F492中的古代历史人物。我们只要能够确定该始祖的国属族属氏族,然后再顺着其祖源线索往上追溯,直至与F492的共祖时间相对应的某个历史人物,则F492祖源的归属问题自然就基本上清楚了。现在先对沈姓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前面说到在F492上游的F78中沈姓有6人,占比位列各姓之首。这个情况非常重要。据史籍《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昔金天氏(少皋)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意指上古五帝之一的东夷族首领少皞金天氏的孙子台骀有后裔被分封在了山西汾川的沈、姒、蓐、黄四个方国(或为氏族)。这个“沈国”是中国上古时代唯一有明确记载以“沈”为族称的方国。他存在的年代与F78的共祖时间(4千多年)基本上能够对应相符,因此F78中的沈姓与这个“沈国”在上古时代极有可能即为同一渊源同一氏族,亦即同为少皞金天氏后人台骀之后。另根据南朝梁人著名的文史学家沈约在其《宋书,自序》中亦称沈姓是源出自少皞金天氏。沈约是著名的文史学家,其对上古沈氏源流的记载绝非信口开河,必是有所凭籍,其对《左传》的记载亦是采信无疑。他的记载正好是对应了上述F78沈姓的基本情况,证明了他的记载是比较正确的,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也是比较可相信的。据此我们推测F78及其下游F81、F533、F492这一系统极有可能即为少皞金天氏之后。少皞金天氏为东夷嬴姓族群之祖,伯益即是其后人,并继承了嬴姓,成为东夷嬴姓族群的大首领(伯益很可能对应F81或F533)。因此F78中(包括F81)的沈姓(少皞之后)与其下游F492中的沈姓(伯益之后),他们共同组成了这条;嬴姓少皞金天氏—沈国—F78沈姓—F81沈姓—F492沈姓的姓氏信息链(这在F492姓氏中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们未必一定就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其源头却是共祖于嬴姓少皞金天氏,这个传承关系应该还是比较清析明确的。分析了F78中沈姓的情况,现在再分析F492中沈姓和叶姓的情况;在抽测的叶姓单倍群中,F492类型有15人,F492下游的F656类型有5人。其中F656中的叶姓与F656中的沈姓(9人),他们同源于F656这个支系(F656的共祖时间为2500年)。这个情况比较符合沈叶二姓同源(叶姓源于沈姓)的传说,因此他们极有可能即是传说中沈叶二姓的共祖,楚国的叶公沈诸梁的直系嫡传后裔(叶公生活于公元前500年前后)。因而叶公沈诸梁有极大可能即为F656单倍群中古代历史人物。据此我们只要能够确定叶公沈诸梁的国属族属氏族,然后再从叶公的族系往上追溯,自然也就基本上可以推定出F492上古父系祖源的归属了。叶公沈诸梁的国属族属现在有好几个说法,一是楚国王族说(这是自东汉以来的主流说法),一是吴国王族说,一是沈子国后人说,一是扬越族后人说等,都是难以确定。但近年河南省叶县文化局的李元芝先生,通过释读清末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沈尹钲铖》中铬文“徐沈尹(沈)者故(诸)梁。”一句,其释读为“徐沈诸梁”。李元芝先生认为铭文中的“沈诸梁”即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重臣叶公沈诸梁。而铭文在“沈诸梁”名字前冠以“徐”字,说明叶公沈诸梁并非是楚国人,而是极有可能本为徐国之人,是西周初年曾率三十六国诸侯反叛周朝的徐国徐偃王的后人。这个发现非常重要,他为我们揭开了叶公国属族属的千古难解之谜。征诸《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中“昔者,叶公子高,身获于表薄,而财于柱国,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的记载,一般认为对叶公“身获于表薄”的记载,是指叶公子高(沈诸梁字子高)原本出身低微。但叶公贵为楚国左司马之子(其父沈尹戌为楚国左司马),沈氏家族更是楚国的世家大族,因此叶公的出身怎能说是低微?我以为此处应是特指叶公原本的身世出处而言。“表”者外远也,“薄”者亲疏也。其实际应是指叶公子高并非是出身于楚国的王亲贵族,并非是楚国的公子王孙之意。叶公父子二人虽长期在楚国担任重要职务,且都成为楚国的一代名臣重臣,但却并非是楚国本土的王亲贵族,而是从别国来归的外族客户(徐国在后期曾依附于楚国,叶公家族可能即于此期间投奔到楚国的)。另据《左传,昭公三十年(前512年)》中的记载;“冬十一月,吴子(吴国)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携其夫人,以逆吴子。吴子唁而送之,使其迩臣从之,遂奔楚。楚沈尹戌帅师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处之”。在徐国遭遇危难之时,由沈尹戌帅师相救,并筑城安置徐国的难民,这个情况似乎即可说明沈尹戌与徐国有着比较密切的历史关系。再征诸史册《左传,哀公十九年(前476年)》的记载“秋,楚沈诸梁伐东夷,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沈尹钲铖》铭文中的内容,正是记录当年叶公与三夷结盟的情况。古人将盟约铭刻于青铜器上以昭告天地神灵以宣示后世子孙,以示要永远信守盟约。《沈尹钲铖》青铜器应即是这个历史事件的遗留物。叶公沈诸梁是当年楚军的主帅,是结盟的主持人,他特意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徐”字,其用意当然是很明显的,就是要表明他的真实身分,这个青铜器实际上就是叶公沈诸梁的一张历史名片,因此这是确定叶公国属族属非常重要真实可信的历史物证。上述二则有关叶公沈诸梁的历史记载,足可证实铭文中的徐沈尹诸梁即为楚国的叶公沈诸梁本人,证实了李元芝先生对《沈尹钲铖》中“徐沈尹诸梁”句的释读和叶公是徐国人的推断是正确的和符合历史事实的。如此一来,叶公沈诸梁的国属族属问题,就基本上可以得到确定了,即叶公事实上应为徐国徐偃王一族的后人。而徐国恰恰正是嬴姓伯益后裔的封国,叶公沈诸梁因此当然也就是属于嬴姓伯益的后裔了。而与叶公沈诸梁对应的F656中的沈姓和叶姓,自然而然也就是属于嬴姓伯益的后裔了。换过来说也就是F656和其所共祖的F492簇群自然而然地也就是属于嬴姓伯益的后裔了。这一情况正好与F78一系的沈姓是源自于嬴姓少皞金天氏之后的情况非常地吻合,二种情况上下对应,相互印证,反馈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历史真实信息。以上是F656中沈姓和叶姓的情况。现在再来分析F492中叶姓的情况;根据23魔方公司公布的最新姓氏Y单倍群资料,叶姓中的F492(占叶姓27%)主要为F492下游FGC66168支系中的CTS11553类型(占叶姓17.23%,全国占比0.55%),其共祖时间为2300年。且据称其与F492中的沈姓关联不大,也即是意味着其与F492中的沈姓并非同出一源同一支系,这个情况表明CTS11553的叶姓支系与源出于沈姓的叶公叶姓支系(徐国F656支系)并非同源。而是另有渊源(根据最新的资料分析显示FGC66168-CTS11553支系的叶氏族极有可能实际即为叶公沈诸梁之后,而其与沈氏族关联不大同时考虑到FGC66168的共祖年龄及其上游支系的分布情况与楚国沈尹氏宗族的历史情况无法相对应得上这些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个应该说是反映出了叶公沈诸梁与楚国的沈尹氏宗族并无血缘上的关系,同时亦即可以证实了叶公“身获于表薄”并非出身于楚国王室宗族的有关历史记载)。
综合上述F492的情况,其上游有沈国(或沈氏族)和F78沈姓对应嬴姓少皞金天氏,中间有F81沈姓作接应,下游又有F492的叶公沈诸梁对应嬴姓伯益之后徐国徐偃王,上下对应形成姓氏Y单倍群的完整信息链。据此我即可推断得出Y染色体单倍群O-F492的超级大祖先即是4000年前的嬴姓东夷族群大首领—伯益!
然而F492的发展单凭徐国徐偃王一国一族的实力,是不可能独立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分布如此广泛的程度的,必须要依靠整个嬴姓部族群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伯益的后裔“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嬴姓伯益后裔的封国主要计有;秦、赵、徐、沈、黄、梁、江、道、柏、费、郯、莒、奄、葛、钟离等方国。这些诸侯方国应该即是形成F492下游各大支系的主要族群来源。
以上对于O-F492共同祖源的探讨分析,只能说只是从姓氏的层面上角度上对F492共同祖先所作的基本推断,是否真正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当然还是必须要得到嬴姓古族先人DNA的科学证据来加以最终的证实。
2019年1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