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一些玉器上看到其纵向阴刻线上有横向的螺旋纹(有的又称平行纹、坦克纹、瓦沟纹等),有的藏友一见此纹就认为是现代仿品,是机器工;那么是什么机器、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技法能产生如此的螺旋纹呢?笔者却没看到相关人员展示出有力的证据进行阐述和论证。
在内蒙赤峰地区巴林右旗博物馆有一把刀状玉器,其阴刻线上就清楚地显示有横向螺旋纹。显然,认为古玉阴刻线上不存在横向螺旋纹,有螺旋纹就是现代仿品的观点是错误的。
内蒙赤峰地区巴林右旗博物馆馆藏刀形玉器
笔者平时会很刻意用显微镜去观察一些古玉阴刻上是否有横向螺旋纹,古玉阴刻线上的横向螺旋纹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形成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藏品谈谈我的观点:
砣具的出现,特别是金属砣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制玉的工作效率;但是砣具在砣玉的阴刻线时是横向还是纵向使用砣具那就取决于加工者的操作习惯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或需要达到什么加工目的。所以,纵向阴线里有横向旋纹有它存在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
还有,阴线里是否有横向旋纹还要看加工后是否对阴刻线又进行过细致地打磨,如果没打磨或打磨不细致就会很明显,反之,则不明显甚至没有。
据笔者观察,有横向旋纹的阴刻线往往是比较宽的,一般出现在一些玉璧、绞丝环上。我个人认为,古人用此法加工阴刻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阴刻线显得更为圆润、光滑,其有特定的、有意的目的性。
笔者有一块汉代玉璧的残件,里面的一部分圆润的阴刻线上能清楚地看到砣具横向的砣痕;有的因后期打磨细致,横向的砣痕则不明显甚至没有,有的后期未好好打磨而横向的砣痕十分明显,有的横向的砣痕明显歧出阴刻线的正常边线。
汉代玉璧残件的平面状态
汉代玉璧残件的平面状态
汉代玉璧残件横断面的状态
汉代玉璧残件纵向小阴刻线砣具接刀状态
汉代玉璧残件纵向小阴刻线砣具接刀状态
汉代玉璧残件纵向小阴刻线砣具接刀状态
汉代玉璧残件纵向小阴刻线砣具接刀状态
红线内的横向砣痕长短不一,有的明显歧出阴刻线的正常边线(后期打磨不细致)
红线内的横向砣痕长短不一,有的明显歧出阴刻线的正常边线(后期打磨不细致)
红线内的横向砣痕长短不一,有的明显歧出阴刻线的正常边线(后期打磨不细致)

玉璧宽阴刻线上,十分明显的横向砣痕

玉璧宽阴刻线上,十分明显的横向砣痕

玉璧宽阴刻线上,十分明显的横向砣痕

玉璧宽阴刻线上,十分明显的横向砣痕

玉璧宽阴刻线上,十分明显的横向砣痕

玉璧宽阴刻线上隐约可见的断断续续的横向砣痕(后期打磨比较细致)
玉璧宽阴刻线上隐约可见的断断续续的横向砣痕(后期打磨比较细致)
玉璧宽阴刻线上隐约可见的断断续续的横向砣痕和后期纵向打磨的痕迹
加载中,请稍候......